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2·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7)1912年1月,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随后,袁世凯在《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自不能如帝政时代再有藩属名称……而冀民族之大同。”这表明,孙中山和袁世凯都主张
A
国家统一
B
主权完整
C
中央集权
D
民主共和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是曰领土之统一”“自不能如帝政时代再有藩属名称……而冀民族之大同”这些内容表达了天下一统的思想,即实现国家统一,故选A项;“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体现了统一的概念,只是从空间上宏观描述,而无政治主权描述,排除B项;“自不能如帝政时代再有藩属名称”体现了明显的反封建思想,反中央集权,排除C项;“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空间上的统一概念,既不能说明国中人民的权利如何,也无法说明国家权力结构,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3··10)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指示,要求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可以推迟的,或可办可不办的事业拨款,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该指示
(2024·2024届湖南长沙新高三适应性考试·2)史书记载,秦末陈胜在当佣工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项羽看到秦始皇东游时,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在咸阳服徭役时看到秦始皇出巡,感叹道“大丈夫当如此”。这反映当时
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报告中指出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使无产阶级跟随资产阶级呢,还是使资产阶级跟随无产阶级呢?这个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据材料判断,这次会议应该是召开于( )
“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2019·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二·6) 表1反映了北宋时期赋税收入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2024·山东日照二模·11)14世纪末—16世纪,英国出现了出租自营地的高潮,庄园主将土地出租给较为富裕的农民或包买商经营农场,在这一进程中,农场规模、租期和承租人权限日益发展,并有农场主买下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
如表是建国以来部分学者编写世界史的相关视角和内容。据下表可知,建国以来世界史的编写( )
战国时期,诸子对利用舆论来管理基层社会的态度各异。孟子主张君主决策时要把国人的舆论作为重要参考,但不能盲从。韩非主张应采取对统治有利的舆论,但前提是必须受到法律制约,“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两种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2025·广东高三10月联考·1)作为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荀子以“分”论礼、以“法”说礼、以“伪”释礼,创造性地提出了明分使群、隆礼至法、化性起伪等新的思想主张。在此影响下,“礼”作为“人道之极”“治辨之极”的社会政治意义得以显现出来。荀子的这一贡献( )
(2024·河南新乡三模·12)二战后,一些战败国的殖民地往往由联合国托管,最终实现独立。如意属索马里,战后曾被英国占领,但1949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它交给意大利托管。1960年7月1日,意属索马里取得独立,并与独立后的英属索马里合并为索马里。这表明二战后的国际托管制度( )
热门试题
1.
(2008.上海综合.10)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④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2.
(2024·江苏南通二模·1)郑国子产参照夏、商、周三代之法令铸刑书,让百姓遵从郑令、野令,按照礼仪行事,从而彰显美德,抑制邪恶。子产铸刑书体现了( )
3.
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的《乌尔纳姆法典》规定“倘若一个人起歹意使另一个人的女奴隶失去清白,此人应付5舍客勒(计量单位)的银”;“倘若奴隶或女奴隶逃跑并出了城界,(而别)人把她(或他们)带回,主人应付给带她(或他们)回来的人2舍客勒的银作为酬报”。这表明《乌尔纳姆法典》( )
4.
(2021·广东二模·8)晋察冀边区行政教育处审定出版的历史课本中,孔子被表述为“代表了贵族地主,他看不起工农,说工农是小人”,王安石变法被表述为变法“并不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他提倡的保甲法,更是地主束缚农民的锁链”。这些表述
5.
(2017·上海高考·23)世界大战与中国国际地位(25分) 中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但结果迥异,发人深省。 材料一 一战期间,欧洲协约国劳工短缺,从中国招募了14万劳工。梁启超曾说:“在法国之华工,在美国之华侨,多有与其职务之外,实力以裨助战事者。国内各埠之华商,以种种方便为物产上之协助,皆其显著者也。然则,我友邦似不能以政府一二人一二事之怠慢,而抹煞我全国人多数之热诚。” 材料二 据顾维钧回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仅获两个席位,而巴西由两席增至三席。法国外交部解释说:“一个国家在和会上的地位是要由该国在战争中威胁与俄国所做过的努力来确定的……中国对协约国方面实际帮助甚少,而巴西海军曾巡弋南大西洋,保护了协约国运军火的船只,对协约国贡献甚大。”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对日抗战。当西方国家实行绥靖政策时,中国战场如火如荼,爆发了平型关、台儿庄等一系列战事。据统计,二战伤亡人数在9000万人以上,其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为3500多万人。罗斯福曾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中国在一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了怎样的待遇?(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二战结束前后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6分) (3)你怎样看待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和和国际地位的变化?(15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