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2·山东省菏泽市一模·8)表2是建国初期东中西部城市比重表。城市区域分布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表2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城市职能的经济化
C
城市布局的均衡发展
D
工业化的区域指向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我国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店里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发展,因此1952年到1957年中西部地区城市数量逐渐增多,故选D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于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排除B项;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东部、中部地区城市数量占比大,西部地区占比小,故均衡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相关题目
“人的自由、人的独立、人的尊严”在15至18世纪逐渐成为西欧社会的共识,但无论葡萄牙、西班牙还是荷兰、英国,却都以野蛮的方式屠杀和奴役殖民地人民,在美洲建立起新型的奴隶制度并以法律为保障。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下图是1952~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1942年建立的“美国之音”在二战后成为美国政府向苏联民众宣传的主要工具,不仅推广美国生活方式,更宣扬“自由世身”原则。从1949年开始,“美国之音”在乌克兰、立陶宛等地用当地语言广播。由此可见,“美国之音( )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加快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推进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体现了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2017·全国Ⅲ卷高考模拟三·29)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程俊英曾说:“《新青年》等‘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据此,程俊英强调《新青年》
(2024·江西新八校高三联考(一)·16)20世纪80年代,美、英、法等国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英国撒切尔政府把与社会福利有关的部分资产,如医院等出售给私人或私营部门,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这些措施表明
(2023·浙江台州一模·19)中古前期,法国国王权力只限于王室领地,法国还没有统一的法律;13世纪后,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16世纪后,国王的法令已经在全国各地具有普遍效力,法国也成为罗马法复兴运动的中心。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法国法律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2024·福建宁德三模·12)6世纪时,东斯拉夫人主要生活在森林、河流、沼泽和湖泊边上,以矛、盾和弓箭为武器,重大事情由部落会议决定。由此推断,当时东斯拉夫人的生活状况( )
(2017.11·浙江高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 (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的消极影响。(4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6分)
(2023··12)《论犯罪与刑罚》是近代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的代表作,于1764年首次出版。书中,作者提出法律应以理性为基础,其基本宗旨应是保卫社会秩序而不是报复犯罪,它们应该永远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为目的。该书出版时,整个欧洲都轰动起来,布丰、休谟都热情地 赞扬它。该书
热门试题
1.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2.
(2024·山西太原一模·4)宋代士大夫普遍认为“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皇帝学习儒家经典的课程)”;并相信“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这些主张( )
3.
1952年3月,新中国发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发起书》,提出亚太人民要紧密地团结起来以保卫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恢复并发展各国间正常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同年10月,新中国在北京召开了37个亚太国家参加的和平会议。这些举措( )
4.
(2020·贵州黔南·3)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5.
(2024·广东中考·3)《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这反映了秦朝(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