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05年,《大公报》报道:“深州举人胡某率领本州举人七名,廪生三十余名,呈请练兵处王大臣,恳恩分发各镇充当兵勇,以为中国文人秀士之倡。”清末新军第八镇中72%的军官为士人出身。对上述现象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选官制度的变革
B
预备立宪的实行
C
武昌起义的爆发
D
军阀混战和割据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1905年科举制废除,传统士人晋升途径改变,促使他们投身新军寻找新发展,所以出现材料中士人愿当新军的现象,故选A项;预备立宪始于1906年,晚于材料时间,且主要涉及政治体制调整,与士人从军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与1905年现象无关,排除C项;军阀混战割据出现于民国初年,与清末新军建设时期士人转型的背景无关,排除D项。
相关题目
东汉初年,隐士周党等人拒绝入仕引起部分官员不满,对此光武帝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其赐帛四十匹。”光武帝此举意在( )
(2024·陕西宝鸡一模·5)咸丰帝上台后,清政府对西方的外交政策由之前的强硬转向了妥协,开放了当时仍属于太平天国管辖的一些长江口岸,出让了由太平天国管辖地区的许多特权,甚至对于在太平天国威胁之下的清军战略要地,清政府也给予西方列强多种特权。由此可知
(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商人团体的兴起是明清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地缘关系组合而成的商帮和以业缘关系组合而成的行会等组织具有很多的经济功能。以行会为例,通过统一规定手工业产品的规格、价格,限制作坊开设的规模和地点,统一工资等手段来限制同行竞争。明清时期的商人组织承担着市场交易中所需的信用与保证功能,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商人组织还经常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市场价格、政府政策等信息并由此获利。一些商人组织规定,会员间及会员与其它商人组织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董事仲裁;如遇重大事情,便召集全体会员来共同评判,给出的处理意见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当时的商人组织在同政府的博弈中通过同盟抵制和抗争等手段,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摘编自杨海滨、杜佳《明清商人组织与市场网络》等 材料二 商会是清末新政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工商业社团。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谕令在全国各省各埠设立商会,后来逐渐形成了总会、分会与会所的三级组织体制。据统计,苏州商务总会的首届会员多达40个行帮1056户;天津商务总会1905年入会者有32行581家。商会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商部规定:“如遇需索留难等事,倘有阻碍,该董事尽可直言指报,由商会处送交司务厅严办。”商会的内部构造一般由各业行会和新式企业的代表组成,处于领袖地位并能左右会务活动的主要是新式企业代表。商会开会时“务须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各商如有条陈,尽可各抒议论,稗择善以从,不得稍持成见。”上海商务总会规定,表决时“以可否孰多之数为准……倘事不便言明者,可用机密投筒法。”到1912年,商会覆盖了除内蒙和西藏之外的全国各省区。在抵制美货、挽回利权、国会请愿、兴办教育等活动中,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人团体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商人团体的经济功能。(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商会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13分)
公元995年,宋太宗下诏“改撰京城内外坊名八十余,由是分定布列”。1002年,宋真宗下诏“复唐代长安禁鼓昏晓之制”。到了宋神宗时期,汴京城已“不闻金鼓之声”,“坊市之名,多失标榜”。材料反映了北宋( )
第二次鸦片故争后,湖南人郭嵩焘赴英出任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消息传开以后,朝野骂声四起,家乡的科举考生曾商议要捣毁郭宅。大臣刘坤一质问郭嵩焘:“何面目以归湖南?更何以对天下后世?”这反映出当时
(2024·辽宁沈阳三模·12)1439年,法王查理七世召开三级会议,在市民阶层的支持下,颁布了“宪兵法令”,规定:由国王亲自组建军队进行对外战争,不经国王的同意任何人不得自行建立武装;授权国王在全国范围内征“人头税”以筹集建立军队所需的费用,贵族不得在自己的领地内擅自征税。宪兵法令的颁布( )①剥夺了贵族的军事权利 ③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②开创了市民阶层参政议政先例 ④反映出王权与市民的双向需求
(2024·山东菏泽高三一模·11)14~16世纪,英国议会制定了11部禁奢法令,规定了社会各等级、各阶层饮食与服饰消费标准;但到1604年英国废除了所有现存的禁奢法。禁奢法废除的主要原因是( )
(2024·北京顺义区二模·4)1372年,朱元璋下令在乡里广泛设立申明亭。每里推选一个年高有德之人掌管其事,曰“里老人”。“里老人”除执掌教化外,还可调节民间纠纷。“里老人”所作的理断、裁决被法律赋予效力,“里老人”也由此被称为“无印御史”,颇受地方官员、乡里百姓的礼待。材料可以印证明朝( )①实行优抚政策以缓和矛盾 ②借助道德教化加强基层治理③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④认同民间力量维护社会秩序
(2020·安徽合肥一模·12)梁启超主张用“趣味”培养国民的审美鉴赏力和感受力,提升“新民”精神内涵需求的同时并将有“趣味”的生活态度作为信仰。梁启超的主张
(2025·重庆巴蜀中学月考·2)《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这可以用于研究( )
热门试题
1.
(2020·江西省·12)苏联全盘集体化运动开展后,全国各地互相竞赛,一些地方用武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在集体化高潮中,消极怠工等成为普遍现象,在不少农庄中,收获粮食时的损失率高达20%—40%。下列对材料中农业集体化运动解读不正确的是( )
2.
(2017·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6)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材料旨在说明
3.
(2023·四川泸州·8)《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到:“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说明当时( )
4.
1931年时,苏联全国粮食产量相比去年减少了16.8%,而粮食出口相比去年增加了7.2%。这表明苏联
5.
春秋中叶,南方的楚国灭其北部小国,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由贵族担任,但并不是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后来西方的秦国也推行县制,北方晋国的卿大夫甚至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这说明当时(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