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加试题】下列所示为反映近代德国城市化进程的“1871—1910年德国城乡人口变化对比表”。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历史原因有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通过表格可知1871—1910年德国农村人口比重在不断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在上升,大城市人口比重也有所提高,其原因有国家的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故①正确;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电力逐渐应用于城市公用事业,故②正确;汽车发明在1885年,但是此时马车仍然是城市交通的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直到一战以后,汽车取代马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故③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农业的技术变革减少了农业所需人口也是德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相关题目
马丁·路德认为,人若想理解与坚守上帝之道,须首先清除自己愚蠢荒唐的思想,把自己变成“无知的小孩子”。对于《圣经》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为真,毫不怀疑”。马丁·路德认为理解《圣经》的要旨在于
(2022·华南师大附中5月测试·8)1942—1944年的三年中,陕甘宁边区农民所交的公粮,1941年占总收获量13.58%,1942年降为11.4%,1943年降至不足9%。从1943年起,敌后各根据地机关一般能自给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粮食和蔬菜,敌后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只占总收入的14%左右。这反映出抗日根据地
东汉初年,诸将上书愿击匈奴。刘秀回答 “北狄尚强”,“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由此推论刘秀当时重在
(2024·河北衡水学三模·16)下图是1970—2010年西方七国(G7)国家支出和财税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示意图。据图示内容可知( )
被称为“印尼国父”的苏加诺认为民族主义不应该是一种狭隘的排他主义,他将团结了共产党的孙中山作为民族主义者的榜样,号召印尼的民族主义者与穆斯林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团结起来,推翻荷兰的殖民统治。这一主张意在( )
(2024·广东揭阳二模·6)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主张在通商口岸设船炮局,聘用西人技师,培养本国工匠,仿制外国工艺设备,逐步实现自造、自修、自用,“变人之利器为我之利器”。上述主张( )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规定了一种所有权转让方式的具体程序,著名法学家盖尤斯曾做过形象的描述:“使用不少于五人的成年罗马公民作证人……买主手持铜牌说‘我根据罗马法说此人(奴隶)是我的.我用这块铜和这把秤将他买下’,然后他用铜敲秤,并将铜块交给买主,好似支付价金。”这项规定
(2025·陕西安康高三质检·2)西汉中后期,反映道家“延年益寿”“速差病苦”以及“自为自当“等观念的人名大量出现。在文学著作中,汉赋、乐府诗歌中有对“游仙飞升”“天道无常”思想的流露。在中医文化中,“精气论”“气元论”被反复引用。这表明西汉中后期( )
(2025·河南信阳高三一模·15)李大钊曾说:“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在总人口中,他们占据了重要地位,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他督促年轻的知识分子,要以俄国民粹运动的精神到农村去解放农民,激发他们的革命能量。这反映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
(2021·安徽合肥一模·2)春秋末年,晋国赵氏宣布不管是生产奴隶还是家庭奴隶,只要立了战功,就可以成为自由民。同时实行“旧田半税,新田不税”的政策。这些做法
热门试题
1.
(2015·山东威海·11)世界上各种宗教建筑各有特点,表现出各自独特的宗教文化。下列建筑与所对应的宗教正确的是( )
2.
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确立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四大基本原则。1956年,豫剧电影《花木兰》上映,塑造了巾帼不让须眉、一片赤胆忠心只为祖国的花木兰形象。这体现了当时( )
3.
(2020·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33)表1英国从欧陆商品进口统计(单位:千英镑) 表1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英国从欧陆的商品进口统计数据(除爱尔兰),由此可知英国
4.
(2022·湖南邵阳·5)如图呈现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某一地区加强联系与管辖的历史脉络。该地区是( )
5.
(2021·辽宁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司马光根据古礼及民间冠礼实际情况,把“男子二十,冠而字”改为“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朱熹将下限改为十五岁。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如金溪陆氏家族,“(陆)九韶以训戒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儿童在家礼中得到了“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规范训练。——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等材料二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培养儿童的途径。(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原因。(6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