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广东湛江高中毕业班调研·7)“永佃制”是指地主在保留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承认佃农有永久耕种土地的权利。19世纪60年代中后期,“永佃制”在长江中下游各省更加普遍地流行起来。其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省份
A
土地兼并的加剧
B
劳动人口的锐减
C
农业资本主义的萌芽
D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中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动乱导致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所以封建地主希望通过“永佃制”来确保土地的正常耕作,故选B项;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推“永佃制”是社会动荡导致的结果,与土地兼并无关,排除A项;租佃关系不属于自由雇佣关系的范畴,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C项;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4·浙江台州二模·17)1947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中鲜明地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报告原文中关于“转折点”论述不可能出现的是( )
(2023·山东中学联盟考前押题·2)西汉实行陵邑制度,即在皇帝的陵墓旁边建立居民点安置移民,等皇帝死后安葬,这个居民点就升格为县,称为陵县,由朝廷直接管辖。迁入陵县的主要对象是现职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员、宠臣、公主、外戚及其他特殊人物,地方上的“豪杰”和资产在一定数额以上的富人。这一制度
(2023··5)1914年,陈独秀首次以“独秀”的署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文章指出“中国语言,亦有所谓忠君爱国之说。惟中国人之视国家也,与社稷齐观,斯其释爱国也,与忠君同义”,并指出国人没有建立近代国家的“自觉心”,判断“国民智力不足以建国”。陈独秀的这一思想主张
(2019·四川凉山一模·31)1925年五卅惨案后,全国人民要求对外强硬交涉,修改一切不平等条约。国民政府力主“革命外交”宣称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北京政府亦努力推动“修约外交”。这种状况反映了
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记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2023··8)194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规定:“抗日经费除赤贫者外,一切阶级的人民均须按照累进的原则向政府交纳,不得畸轻畸重,不得抗拒不交。”这一规定
(2024·山东临沂二模·11)图2到图3圈定位置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五代时期,“流官移镇”盛行。各节度使不仅积极发展屯田,而且“多遣亲吏往诸道回图贩易,所过皆免其算”,并将所得财富据为己有。藩镇的财富流向由唐代“取之于镇,用之于镇”变成了“取之于镇,用之于使”。这一变化反映出( )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指出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 )
(2024·山东青岛一模·14)1915年,英国设立军工部,直接管理200余个工矿企业;1916年,英国又成立劳工部,统筹调配全国人力;1918年,由于粮食供应不足,英国开始实行食物的定量供应。这些举措( )
热门试题
1.
(2024·四川自贡·17)二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成战后敌手,在世界局部地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相继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爆发了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国际冲突。其相同背景是( )
2.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下列最符合两人共同主张的是
3.
《时局图》问世于1898年。到1904年的数年间,漫画及其画题进行过多次修改,有的版本图中左上方有一首题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在下面四个选项中,最贴近做这幅漫画题诗的是( )
4.
(2023·山西·14)下面内容能入选该书第三章的是( )
5.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