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阅读下图,该图是列强在1893—1928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对1893—1928年间这一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各国经济实力决定其在华的商行数
B
资本输出是此时期列强的侵略重点
C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
D
该时期德国完全放弃在华侵略利益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材料中各国设立的商行的数目与各国对中国的侵略密切相关,并不是由其经济实力决定的,如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所以在华商行数多,尽管其经济实力不及美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图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列强在华商行明显增多,体现出这一时期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特点,故B项正确;我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是在一战时期,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从图表看,该时期德国仍在华有一定实力,并未完全放弃在华侵略利益,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18·广东汕头毕业班质量监测题·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人主张跟德国签订合约,部分原因是要在俄国赢得大众的赞同,另外则是因为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应该使他们彼此消耗力量与受到破坏。这样是符合社会主义的利益的。 对德国人来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与其签订的《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反映了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取得的最大成功。德国实现了从敌对状态开始时便提出的某些战争目标。德国人不仅使俄国中立化,而且如今还通过设置在新独立国家首脑地位的傀儡而控制了东欧。一定数量的德国部队留在东线来维持这些新作出的安排,但这时已经不再是两线作战了。大批德军已经从东线调往西线。从1916年8月起,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为首的德国统帅部准备在法国集中进行最后的打击,以便在1918年结束战争。 ——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苏、德两国有关“布列斯特和约”的不同看法。(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月革命对一战进程产生的影响。(7分)
表1所示出土文物中所载西周时期诸侯的册命金文。这些金文内容可用来说明,西周时期( )表1
(2023·山东日照高三上校际联考·10)古巴比伦时期的法典对租赁关系有如下具体规定:所租耕牛在租用期死亡,租牛者要负责赔偿;租赁土地的地租一般标准是收成的1/3至1/2,如遇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歉收时,损失由承租者负责。这说明古巴比伦时期私人租赁关系
(2025·全国“学习杯”模拟·12)中世纪的巴黎逐渐形成具有16个街区的街区体制,巴黎市政街区除了推举市民参与市政府的选举和决策之外,还有军事防卫等军事职能。这些措施( )
(2019·博雅闻道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10)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3)秦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统岭南,把“西南夷”纳入版图。这些举措
有学者认为:尽管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但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此说法主要是
出现的前提条件 形成的内在动力产生的重大影响 今后的发展趋势
(2024·江苏南通一模·15)表2反映的是1870年和1913年,美、德、英、法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表中①应为( )表2
热门试题
1.
(2024·山东威海·15)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说:“将帝国摧毁的最后一个因素是蛮族入侵。所谓的‘蛮族’,主要是指日耳曼人。”这里的“帝国”是指( )
2.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下令齐人只用鲁缟,鲁缟大卖,很多鲁国百姓放弃种粮,加入纺织业。一年后,管仲又下令齐人不得购买鲁缟,还大幅抬高本国粮价。此外,管仲还如法炮制了“买狐降代(代国)”“买械制衡(衡山国)”。材料表明( )
3.
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
4.
长征开始:____年(只写数字)
5.
(2008.海南单科.24)图1、图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