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8
·江西八所重点中学
4
月联考·
31)
以下为某合同范本的部分内容
对此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土地所有制与建国初期的土改一致
B
与三大改造类似,都通过合作社组织生产
C
与人民公社类似,生产规模都有扩大
D
从根本上调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据材料“土地租赁期限”“承包”可知其土地的所有制是土地公有制,建国初期的土改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甲方既失去土地使用权,同时不能干涉乙方对土地的正常生产经营行为”可知不是集体经营行为而是乙方的单独的生产经营行为,故B项错误;据材料租赁土地后,乙方拥有该土地使用权,扩大了生产规模,人民公社的特点也是规模大,故C项正确;据材料“甲方既失去土地使用权”可知出售的经营权而没有改变土地的公有制,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19世纪后期,张之洞效仿外国创办了自营企业——汉阳铁厂。他认为矿业和铁路是民生基础行业,决不能与外人共享或分享,于是在其职权范围内坚决杜绝外资的渗入。这表明,张之洞( )
1895年10月,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成立农学会,并在农学会成立宣言中称“且以化学详核各处土产物质,阐明相生相克之理,著成专书,以教农民,照法耕植”。这表明孙中山
19世纪末,有商人将农民翻地时偶然发现的一些有字甲骨贩卖至京城,金石学家推测其发现地为文献记载上的殷墟,从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组织了30多次发掘,成为20世纪学术史和考古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在博物苑的基础上开建遗址博物馆。结合所学,对该材料认知正确的是( )①金石学家发现了甲骨来源于殷墟 ②殷墟文物经历了零星发现到有序发掘③“二重证据法”有助于考古新发现 ④博物馆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特有载体
(2025·云南昆明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月考·1)汉字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演变。从商代甲骨文到西周金文,再到秦篆、汉隶、楷书等,虽然书体不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一直绵延至今。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具有( )
1861年,美国作家戴维斯在小说《铁厂一生》中,这样描述当时美国的东部城市:“空气污浊、湿冷……层层叠叠的浓烟从铸铁厂巨大的烟囱里滚滚而出”,“码头上、肮脏的小船上、发黄的河水上,到处都是烟——它黏在屋前的油污层上,落在两棵发黄的杨树上,贴在行人的脸上”,戴维斯的描述( )
【加试题】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没有人可以想象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因此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2019·广东湛江10月调研测试·27)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宋代人记述当时“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挟册”“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这反映了宋代
“它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壤,是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是( )
江村大墓(汉文帝霸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的台塬上,修建年代大约在前179年至前157年,江村大墓中陶俑数量众多,陪葬品简朴,无奢侈物件。这一墓葬反映出
热门试题
1.
(2024·山东济宁·17)以欧洲为中心是近代世界市场的典型特征。这一市场开始形成于( )
2.
《新青年》在1919—1921年间设置的“社会调查”“人口问题”“劳动问题”等专栏和专号上、发表了多篇政论报道和通信。如: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对劳工问题关注度明显提高的重要原因是
3.
上海画家鲁少飞于1937年年底创作的一幅漫画《制日寇死命的华北游击战》,描绘了中国士兵骑着战马勇敢冲锋砍杀日寇的景象。该作品反映了当时( )
4.
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8分)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7分)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彬料一、一、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4分)
5.
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