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纲要 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9·浙江4月高考选考·4)“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
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
B
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C
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
D
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迎江货……税海商”,诗中描述的江、海贸易,不能断定是否为“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草市迎江货”,表达了草市商业繁荣的景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草市迎江货”,结合所学,草市逐渐发展成为地方的商业中心,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迎江货……税海商”,表明草市迎接着源源不断的来自江、海的货物,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相关题目
(2019·海南高考·6)图1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
汉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汉代曾颁布“左官律”,规定在诸侯国任官的为“左官”,且不得进入中央任职。这一说法
(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2012·山东文综·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有学者认为,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被迫开埠通商、废除行商制度、与英国协定关税、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英国因此实现了19世纪前期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学者意在说明( )
(2022·山东省青岛市一模·15)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这一现象( )
商王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这说明( )
(2020·江西上饶六校第一次联考·26)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又给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
(2022·广东高考·17)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表2 明代财政收入——摘《明实录》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据《醒世姻缘传》等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6分)(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6分)(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2分)【答案】
(2017.11·浙江高考·8)据统计,从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热门试题
1.
(2025·重庆八中高三12月月考·12)玛雅文明创造了古代美洲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被人们称为“美洲的古希腊”。下图是迈锡尼文明阿伽门农黄金面具(左)与古代玛雅人黄金面具(右)。据此推断,玛雅文明( )
2.
(2018·北京昌平高三上学期期末抽测题·8)李鸿章在奏章中写道:“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这一认识有利于
3.
(2021·北京顺义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7)1835年,英国《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设立了179个由市民选举议会进行自治的市镇。该法令的颁布
4.
(2025·重庆南开中学高三质检·6)1358年,元朝色目进士余阙在与农民起义军作战时战死。朱元璋为其立庙于忠节坊,明代有诗人称赞“圣朝立庙显忠烈,千古流芳载青史”。“余阙守城”甚至一度与“岳飞恢复”“文天祥就义”等典故并列。这反映了当时( )
5.
(2018·江西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堵塞多种就业渠道、制约劳动者积极性等弊端渐趋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积极稳妥地改革统包统配制度。1979年6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劳动就业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广开就业门路,要在全国大、中城市办好劳动服务公司,通过各种形式,陆续把待业人员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就业训练和劳动服务。1980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提出了“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即“三结合”就业方针。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即《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第二章第五条明确规定:“企业招用工人、应当张榜公布经过考核合格者名单,公开录用。”1995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次用法律把劳动合同制确定下来,2008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确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摘编自王爱云《我国历史上子女顶替就业制度的形成及废除》 (1)根据材料,概括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劳动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意义。(8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3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40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