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纲要 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7·天津高考·11)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A
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
全球化进程加快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从材料中苏、美、英、法四国参与协定东德、西德的统一和主权问题,可知当时两极格局和大国主导世界的影响仍然存在,故A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的时间和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是在这次各国会谈签署条约之后,故C项错误;全球化趋势加快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但与材料体现的德国受到大国监管的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07·广东单科·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2012·海南单科·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今创业之初,正当使下情通达于上,而犹欲效之,可乎?”由此,明太祖( )
(2019·江苏高考·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
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
(2021·山东泰安肥城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一·2)据史载,唐太宗曾经让臣下清点隋亡后留下的仓库,没有想到,经过隋末唐初数年战争,库存量竟然足以让唐朝老百姓不用劳动也可以使用好多年。据此,隋朝短命而亡的最大教训是
(2017·江苏高考·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2008·广东单科·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下列图表反映了新中国( )
热门试题
1.
13世纪的意大利,城市教堂的建造一般由市政府领导,建造资金则由大行会募捐,教会人士也参与其中。教堂被教会称为永恒的耶路撒冷的象征,在市民的眼里则是城市美化的首要标志,称为本城实力与威望之所寄。这反映出当时( )
2.
(2012.海南单科.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3.
清帝所主“大一统”,将“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乾隆帝也认为“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这反映出清朝的疆界观
4.
(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5.
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67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