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美国宪法制定者认为:联邦权力机构中,“由于司法部门最弱,故最易遭到立法和行政两部门的干预和影响,所以必须加以保障”。下列各项能体现上述原则的是:司法部门
A
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B
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C
审查国家财政预决算
D
组织法庭弹劾总统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材料中“必须加以保障”最好的就是法律保障,故A项正确;是总统提名任命,与材料中“司法部门”不符,故B项错误;国会批准后即成为正式决算,与材料中“司法部门”不符,故C项错误;弹劾总统与材料中“最易遭到立法”不符,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18·四川宜宾一模·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充当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33到1934年,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加上币制的紊乱,中国屡现金融恐慌。……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税收和公私款项均用法币支付,禁止白银在国内流通;白银收归国有,作为外汇准备金,以稳定法币对外汇价。 ——摘编自吴申元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至元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并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流通领域的突出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变化。(11分)
辜鸿铭在评论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指出:“……运动的产生无疑应归于特殊的地方举事,它脱离了原有的运动轨迹,变成了一种更富于攻击性的、好战且完全失去控制的狂热,无论是对于朋友还是对于敌人,都构成一种灾害。”材料重在表明该运动
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
(2024·山东泰安一模·5)据统计,1887年中国各种官田和屯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8.8%,此后逐年下降,到1933年已减至3.3%,国有土地迅速私有化。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2023·河北邢台六校联考高三上·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邢为周公之后,受封于西周初年。其地在“广平襄国县”(《汉书·地理志》、《左传》杜注),即今河北邢台。考古学家在邢台南小汪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陶器、骨器、石器以及青铜器、玉器。据此可知
19世纪80年代,晚清官员张佩纶曾指出,“太公、管子所以富齐之法,盖以工商补农事之不足。今置缉织器械为末务,国家不相讲求,名曰重农贵粟,而仓储田政亦听之民间,甚可惜也。”由此可知张佩纶( )
商鞅认为“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因此,他第二次变法时只向农夫普遍授田,对于从事商贾技艺者不授田,这些人需要靠购买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商鞅推行的授田法( )
(2024·天津河西区三模·4)鸦片战争后,对西北边疆研究的著作大量出现,如魏源的《西北边域考》、沈垚的《钦定回疆则例》等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这一现象( )
如图两幅图为江苏徐州发现的汉代遗址图。根据图片信息判断,该遗址可以考证( )
(2024·河北张家口三模·10)表2 1980—1990年中国小水电国际交流与经济技术合作简况表( )表2所述体现了
热门试题
1.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六·29)1893年,《北华捷报》称“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这反映出当时
2.
(2024·重庆一模(主城区)·14)下表(表2)是英国早期高等文官考试的科目及分值表。表2说明,英国早期高等文官的选拔表2
3.
(2023·天一大联考毕业班阶段测试·3)公元前500年左右,贵族与非贵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危及城邦的稳定,于是就有一个政治家进行改革,把以血统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成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这场改革
4.
(2014·浙江文综·38)(26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9分)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分)
5.
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一革命纲领(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5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