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世纪前期,英国爆发了东盎格鲁和斯巴费尔德的工人骚乱、1831年议会《改革法案》骚乱以及纽波特起义等。这些激进运动都是工人因为生活状况恶化,甚至买不起食物而发起的抗争。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工业化使农业陷入危机
B
君主立宪体制不得人心
C
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
D
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英国的社会财富分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工人阶级生活陷入困境,从而产生激进行为,而此时正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大肆谋取暴利,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故选C项;买不起食物不是因为农业陷入危机,而是由于工人待遇差,故排除 A 项;英国工人并不是反对君主立宪制,故排除 B项;当时社会结构主要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构成,并未发生急剧变化,故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4·山东潍坊二模·14)表3为苏联(俄)主要农产品的国家收购量。据此推知苏联(俄)( )表3 (单位:万吨)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共产党首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中国发展和建设已取得的成就是
(2019·广东湛江10月调研测试·24)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些变革意在
(2023··8)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各地应利用目前时机大练兵三个月,一切准备好,不怕和平的万一被人破坏”。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2024·浙江宁波二模·5)某医药学著作的序中写到:“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下列有关该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1949年6月中旬,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结束,但党内外还有不少人士对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国家性质、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作用,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发展前途等,还不完全清楚;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回答。为此,毛泽东( )
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惟宋为然”。与此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中原文化辐射周边地区 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区域之间存在交流往来 华夏认同观念已然形成
从公元1世纪中期开始,木乃伊肖像画在埃及地区大量出现。如下图,画中男子手持玫瑰花束,玫瑰花易在希腊罗马地区生长,在希腊是丰饶女神阿芙洛狄特的象征。据此可知(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秦代实行户口与家中包括房屋家产等信息一并登记在册的基层管理制度。以下为秦简关于人口登记部分内容摘录:某里士五(伍)甲·家室·妻·子·臣·妾·衣器·畜产甲室·人一宇二内,各有户,内室皆瓦盖,木大具门,桑十木。妻曰某,亡,不会封。子大女子某,未有夫。子小男子某,高六尺五寸。臣某·妾小女子某。牡犬一。——摘编自王聪延《从“大索”“貌阅”溯源唐初户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材料二汉代推行算赋、口赋、田租、算缗等赋税形式。其中“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始于汉高祖,贾人及奴婢加倍;汉惠帝时期,对民间女子15—30岁不嫁的加收5倍。“口赋”是对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始于汉武帝,从3岁起征,至元帝时改为7岁。“田租”也称田赋,是以土地物产为征收对象的赋税,高祖时规定十五税一,景帝时改为三十税一。“算缗”是财产税,征收的对象是商人、高利贷者、手工业者及车船所有者。——摘编自敖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与人口增长》材料三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史记·萧相国世家》(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该家庭的主要状况。(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赋税制度中体现的原则。(4分)(3)有学者利用秦简来研究汉代的赋税制度,你认为是否可行?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说明。(4分)
热门试题
1.
(2013.福建文综.22)图7,8,9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
2.
(2024·重庆高考·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到明代,进入第四个寒冷期,而农垦成风,“墙(明长城)内之地,悉分屯垦”。沙地植被遭到破坏,到万历年间普遍发生了建筑物被雍的现象。万历三十七年(1609),榆林卫中路“东自常乐堡起,西至清平堡止”“俱系平墙大沙,间有高过墙五七尺者,甚有一丈者”。是年闰三月,朝廷调兵两千余人,并招募陕北各州县灾民数百人,历时六个月,长城沿线约120公里积沙被扒除到底并运往远地,“沿边一带,焕然一新,不可谓非大工”。——据韩昭庆《荒漠、水系、三角洲:中国环境史的区域研究》等整理材料二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清末民初有6个堡寨、421个村宅、近10万亩农田遭埋压危害。沙区垦民为求生计,背扛肩挑,移沙造地,垒石防沙护田,散压柴草挡风救苗,依然不改“满眼尽飞沙”“树少不闻鸦”的景象。金鸡滩村马德宽借风移沙造田,或扬沙移丘,或背驮土石压沙,早出晚归,奋战10余年,夺地20余亩,微产杂粮,仍不解贫。——摘编自《榆林市志》材料三1953年后,埃及政府对治沙实施政策扶植,并对各省的土地开发建设局实行系统领导,协调治沙。埃及还成立了专门的沙漠研究中心,从1979年起建立了5个沙漠土地开发技术实验推广示范中心。这些研究机构与推广示范中心紧密配合,研究成果可以很快得到应用。此外,埃及还从联合国、世界银行、中国、美国、法国等组织和国家获取资金、技术、设备及优质种源等。埃及开发沙漠农业的成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摘编自郝晋珉等编著《中国荒漠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1984年,国家允许农民承包治理荒地。石光银同海子梁乡政府签订合同,承包治理3000亩荒沙,成为榆林地区承包治沙第一人。三十多年来,他带领乡亲们多措并举,历经千辛万苦,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筑起一道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扭转了“因沙致穷”的千年困局。中国对毛乌素沙地的成功治理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据任仲文编《千秋伟业 百年风华》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陕北治沙的背景及效果。(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末民初榆林治沙失败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埃及治沙的历史经验。(6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在毛乌素沙地治沙的意义。(4分)
3.
变工是由两户或两户以上农民相互调剂使用劳力、畜力与农具,以满足各自农业生产上临时需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其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兴起,截至1938年11月,参加变工队农民达181640余名,占整个边区全劳动力与半劳动力总人数的30%以上。这一活动( )
4.
(2018·福建福州毕业班质量检测题·32)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便成为法律。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规定,如果公民大会上有人对任何法律提出异议,公民大会则要对有关法律进行讨论,并选举一个立法委员会进行裁决。这反映了
5.
(2021·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高三12月联合调研监测·6)1852年6月,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布四方谕》。大意说: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以中国五千余万之众,受制于满洲十万,可谓奇耻。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兴复久沦之境土,顶起上帝之纲常”,希望大家“同力戮力,扫荡胡尘”,“同享太平之乐”。这篇檄文说明太平天国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