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在希腊,奴隶被解放了也只能是一个被解放了的奴隶,成不了公民,他的儿子也成不了公民;而在罗马,一旦奴隶被主人释放,他自己或许成不了公民,但是他的儿子肯定是可以进入公民队伍的。”上述材料可以
A
研究罗马最终能够征服希腊的原因
B
证明罗马文化比希腊发达
C
反映出罗马的奴隶制度渐趋衰落
D
说明罗马政体比希腊先进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题干可知,希腊的公民权是严格的,罗马的公民权是相对宽松的,正是由于这种差别的存在,罗马逐渐走向强大,而希腊却逐渐衰落,据此可知,该材料可以研究罗马最终能够征服希腊的原因,故选A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希腊和罗马的公民权问题,与“文化”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古罗马通过对外扩张,逐渐成为一个地跨三洲、水兼四海的超级帝国,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希腊和罗马都属于民主政体,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4·广东广州毕业冲刺(一)·4)下表是宋代江南西路改乡名表(部分)材料反映了宋朝( )
如图分别为宋徽宗时期发行的大观通宝和金世宗时期发行的大定通宝。这反映了宋金时期( )
20世纪以来英国民众食品结构发生变化,1894—1899年平均每人每年消耗小麦151.3公斤,到1928—1934年降为134.7公斤,二战后则不足92公斤。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20世纪后英国( )
古希腊《荷马史诗》记载:“阿加门农侵害阿略琉斯的财产、女奴和个人尊严,引起阿略琉斯的冲天愤怒。阿略琉斯为个人的荣誉和自尊,置整个希腊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不仅愤而退出战斗,而且乞求宙斯让希腊人流血牺牲。他眼看着自己的同胞一批批死去而无动于衷”。材料反映了作者
唐代曾多次官修姓氏书,用博古通今的名儒修撰姓氏谱录。贞观十二年,《氏族志》修成,仍列时任六品官的山东士族崔民干为第一等。李世民看后大为不满,遂命重新刊定,强调“欲崇重今朝冠冕”,而非血统或郡望。这反映出李世民意在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从民主德国进口的工业设备中以小型机床为主。到了1956年底,中国在小型机床上的进口额降低到了1952年的水平,进口的品类也转向了高精尖的仪器。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中国的县制,“渊源于周、雏形于春秋、确立于秦”。两千多年来,世事沧桑,王朝更迭,治乱循环,地方制度屡经变化,而县制基本保持稳定,历行而不废,长期担负着基层政权的职能。从秦汉到明清,在历史的长河中,县级政府的权力呈逐渐被削弱的趋势,并且非个性化色彩越来越浓厚。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指出了当时县制存在的三点弊端:州县官员缺乏充分的施政权力,官员行政效能低下;吏胥把持州县行政,“官治”变为“吏治”;乡村社会散弱,缺乏健康的社会机体。——摘编自武君婷《中国县制的历史演进及社会功能》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时州县行政进行整体性改造,基本思路一是“官治”,即国家派官设治,包括扩充和健全州县国家行政,建立乡镇一级国家政权,以将地方社会各种经济、社会、文化事务的兴办和管理纳入国家行政的轨道;一是“自治”,即在国家行政之外,或在国家行政的基本框架内另建一个相对独立的“以本地人、本地财办本地事”的行政系统。这些蕴含着近代县制萌芽的措施拉开了中国县制近代化的帷幕。——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县制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县制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10分)
“冲击——反应”棋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2019·重庆高三上学期期末·25)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南学简约,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此举意在
(2024·福建漳州二模·15)1940年9月,德国希望日本用一切手段阻止美国参战;1941年7月,要求日本进攻苏联;10月则鼓动日本对美国开战。上述变化印证了
热门试题
1.
亚历山大进入两河流域,消灭波斯:BC_____
2.
1044年,北宋以城墙、城门为界,将天下州县城内人户分为十等,此处十等仅限于城中有固定资产的工商业者,城中仍按有无固定资产分为主户和客户。与此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①两税法规定按户等缴纳户税②城市工商业的迅速发展③户口分布呈现南多北少格局④农村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3.
(2019·河南中原名校第一次质量考评·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4.
(2019·湖南株洲·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5.
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 强化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冲击 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