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江西九江塞三模·1)学术界将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人类食物来源与构成具有多样化特点的经济形态称为“广谱经济”,尤其是水生动植物与小粒型食物的广泛食用。在广谱经济的支持下,江西万年仙人洞文化的居民( )
A
掌握缫丝技术
B
饲养绵羊山羊
C
培育种植花生
D
驯化栽培水稻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人类的经济形态发生了变化,其中之一就是食物来源的多样化,这被称为“广谱经济”。在这一时期,人类开始广泛食用水生动植物和小粒型食物,江西万年仙人洞文化的居民在广谱经济的基础上,开始驯化并栽培水稻,故选D项;“掌握缫丝技术”与材料中“人类食物来源与构成”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西亚人最先饲养绵羊和山羊,且此项与材料“人类食物来源与构成”的信息不符,排除B项;花生原产于美洲,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4·河南开封二模·12)1949年底冷战之父乔治·凯南曾说,中国革命令人担忧之处并非在于其构成苏联胜利的一部分,事实上中苏关系的前景并不乐观,而是作为贫穷国家的中国革命将在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引发的示范性作用,而美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富有”国家如何确立对“贫穷”国家的立场。上述材料体现( )
(2024·北京顺义区二模·12)“18世纪后期,从非洲输出一船棕桐油(机械润滑剂的主要原料)的利润已大大高于贩运一船奴隶。”该历史叙述有助于研究( )
(2023··2)下表是与儒家天命观相关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2019·河南洛阳一模·2)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
(2021·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高三12月联合调研监测·10)图2是1949年—1956年《人民日报》中“独立自主”一词的使用频率,其变化呈现“V字形”。这说明我国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独立自主”的使用频率图2
(2023·四川成都一模·9)1941年,冀中抗日根据地开展“冀中一日”写作运动,收到来自干部、士兵和老百姓共5万多篇稿件(如图7所示)这一写作运动
(2018·百校联盟全国Ⅰ卷4月联考·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早在汉代就出现过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发明,如代田法、耧车等,这些发明都是适合大面积的土地生产需要而出现的。但是这些农具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江东犁用牛耕田,“一牛可抵七至十人之力”“中等之牛,日可耕十亩”(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铁搭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牛犁,翻地大约“人日耕一亩,率十人当一牛”(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清中国江南地区农桑业极其发达,大量土地用于栽桑种田,养牛的空间逐渐狭小,养牛成本上升,贫困农民无地养牛,造成畜力严重不足,“吴郡力田者,以锄带耜,不蓄牛力”(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材料二 (英国)圈地后,地主侵吞了大部分的土地,把此前零散的田产整固到紧凑的联合农场里,并能圈占从前受社区规章制约的土地,从而把它们归于个人的管理之下。18世纪的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既有改进技术、提高集约化程度的要求,也有劳动生产率的要求。1701年塔尔发明了马拉谷物条播机,1731年,他在一本名为《马拉中耕农业》的书中公开了他的发明,条播机不仅是英国产生的第一台真正的播种机械,而且也是英国农业向废除手工劳动所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1828年贝尔发明了马拉收割机,此外还发明了以蒸汽为动力的饲料粉碎机、干草切割机、甜菜切片机等等。 ——材料均摘编自高辉《明清江南的农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兼与英国农业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应用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农业生产的变化,并说明中英农业发展趋势所产生的不同影响。(15分)
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右图所示为山东济宁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上的“慈母投杼图”,其中出现了斜织机的型制。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有反映孟母教子的“子不学,断机杼”的片段。据此可知
热门试题
1.
(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2.
清设伊犁将军于______年
3.
(2023·福建泉州三模·5)清代年画《女十忙》(图1)描绘了当时妇女将棉花制成布的情景。这一作品图1
4.
(2019·四川内江一模·30)1923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认为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这种观点
5.
(2021·山东济南高一第二学期期末·7)英国的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中指出:“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复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而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这主要表明(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9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7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