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2·广东省一模·9)1950年12月,上海玉兰剧团上演了越剧《信陵公子》,剧情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援,信陵君想尽办法拿到兵符,发兵解赵国之围。该剧连演138天,共演出256场,不少剧团纷纷搬演此剧,引发国内观剧热潮。据此可知当时
A
“双百”方针助推大众文艺
B
革命题材丰富文艺作品
C
传统文化成为文艺潮流
D
文艺作品服务现实政治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引发国内观剧热潮”可知,1950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上海玉兰剧团借越剧《信陵公子》服务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反映国民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关心和支持,故选D项;“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革命题材专指以反映“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生活为内容的题材,它所涵盖的时间范围为一九一九年至一九四九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越剧《信陵公子》受欢迎,没有与其他文艺对比,无法得出成为文艺潮流的结论,排除C项。
相关题目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依据这部宪法,合众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联盟,而且还是一个联邦,生活在联邦里的个人,出于某些目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而出于其他目的,又是各州里的公民。”材料体现美国宪法的重要原则是
(2023··15)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极力批判“市场社会主义”,当时报刊文章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的“邪说”,它是“右倾修正主义”作为计划工作“民主化”向“官僚主义”作斗争的借口,实际上会使经济离开党和国家的政策。这表明,当时苏联
1918年初,陈独秀说:“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据此可知,当时的陈独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掀起了先锋建筑理论与创作浪潮,如城市主义者构想可容纳千人以上的未来集合式的理想住宅,另一批建筑师则积极探索经济性和集体性的现代住宅形式。这一系列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苏联( )
(2023··1)下面是先秦时期关于龙凤玉器的出土文物,据此可知 石家河文化玉凤 西周玉龙 战国玉龙
马丁·路德认为,人若想理解与坚守上帝之道,须首先清除自己愚蠢荒唐的思想,把自己变成“无知的小孩子”。对于《圣经》中所述的故事“完全信以为真,毫不怀疑”。马丁·路德认为理解《圣经》的要旨在于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签订的《最后议定书》中指出:“新的领土体系建立,为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创造了一种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使欧洲大国在19世纪中管辖的领土有相等的面积”。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2023·福建漳州一模·5)明洪武年间,朝廷对刊印书籍不征税,大大刺激了刻书刊印风气。万历年间,书籍刻印市场活跃,“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燕市(北京)也,金陵也,阊阖(苏州)也,临安也”。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2025·湖南永州第一次模拟·14)19世纪80年代以前,德国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海外殖民地。但在1884—1885年间,德国相继在西南非洲、西非、东新几内亚的东北部、以及东非等地建立起德国的殖民地。到1912年,德国的殖民版图已经扩张到了296万平方公里,成为仅次于英法的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国。这一变化( )
(2025·河北承德高三上联考·16)下列内容为二战后货物运输领域的发展情况。集装箱时代的到来( )
热门试题
1.
(2024·山东临沂高三一模·5)魏源在编撰图书中,提出“善言心者,必有验于事;善言人者,必有资于法;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善言我者,必有乘于物”的四条原则。由此可见,魏源主张( )
2.
(2023·浙江浙南名校高三上联考·20)下图为某地区近代以来的人口结构图,与该地区发展状况符合的有①拉丁舞成为当地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②独立战争之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③华工是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主要劳动力 ④因殖民活动导致当地人口的结构性变化
3.
(2025·广东肇庆9月联考·6)吴震方在《岭南杂记》中记载,康熙年间,“粤中米价涌贵,赖此(番薯)以活。有切碎晒干为粮者,有制为粉如阙状、藕粉者”。《茂名县志》等记载,粤北番薯“饭客称薯饭”,是曰“薯粮”,粤东“潮人布种甚多,可备粮食”,粤中山地“惟番薯,土人间以代饭,颇有补益”。这反映出,康熙时期的广东( )
4.
(2024·吉林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名帖亦称名刺(类似今之名片),古已有之,在明朝士大夫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宦官刘瑾爱宠用事,“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以致“京师红纸价顿长十倍”。郎瑛(1487—1566年)在其著述中写道:“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佥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可谓暴殄天物,奢亦极矣!”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必兼亲者,方加‘眷’字。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摘编自(日)岸本美绪《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名帖的变化。(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名帖变化的原因。(8分)
5.
两税法实施于_____年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