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湖北黄冈中学二模拟·14)马克思在论说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意义时,既不用玫瑰色描绘剥削者的面目,也不耽于从事道义上的指责批判,而是科学指出代替封建社会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也只是换了一副新的阶级压迫和斗争形式。这表明( )
A
马克思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B
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C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D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不可避免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材料中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消除阶级对立,只是换了一种新的压迫形式,这实际上就是在说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是不可避免的,故选D项;虽然马克思确实承认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但材料中的描述更多的是强调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消除阶级对立,而是换了一种新的压迫形式,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讨论的是资本主义与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问题,并没有提及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作用,排除B、C两项。
相关题目
(2021·河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尖子生第二次考试·9)1901年,户部建议各省试行“房间捐输”“按粮捐输”及增抽厘捐等办法,并声明如果上述办法“窒碍难行”,各省还可“因时制宜”“另行筹措”,只要求“凑足分派之数,如期汇解”。这一做法旨在
(2023·安徽黄山一模·4)明太祖在开科举的同时,又通过荐举途径选官,时称“三途并用”,以学校、荐举为盛,相比之下科举地位并不重要。因实行荐举,“以故山林岩穴,草茅穷居,无不获自达于上,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由此可知,三途用人
新经济政策推行时期,苏维埃俄国允许私人或团体承租或开办出版社、剧场、电影院、艺术学校,出版杂志和书籍等。这样,苏俄(联)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文化复兴时代。“文化复兴”源于当时的苏俄(联)( )
汉代岁举孝廉本无考试之法,被举者经朝廷复察,无问题即加委任。从东汉顺帝时起,对孝廉实行考试,定制:凡郡国举孝廉,被举者年须在40以上,“诸生试通章句,文吏试笺奏”,及格方得应选。这些变化( )
(2024·福建漳州高三三模·15)1919年5月12日,德国国民议会讨论是否接受《凡尔赛和约》时,参加会议的所有党派从未有过的空前一致反对批准;在和约签字之日,德国各右翼报纸在第一版都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框。这反映出( )
(2024·陕西咸阳一模·11)1901年6月,清廷正式向列强宣战,东南督抚随即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并签订“上海租借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归南洋大臣……切实保护”等条款。这一现象
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WTO成立,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动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这说明了
(2023·山东日照高三上校际联考·8)下图为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提出的关于宣传大生产运动、财政经济政策、耕种作物要求、生产与战斗相结合的经济类标语口号的统计情况。据此判断,其中④为宣传
(2016·湖南郴州一模·26)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西汉晁错提出“贵粟”政策,凡是向官府缴纳粟米的百姓,国家根据其所纳粮食的多少,授子其高低不等的爵位或免除其刑罚。文帝接受并实行了这一政策,商人们竞买爵位,国家粮储大增,农民的生活亦有改善。这说明西汉
热门试题
1.
公元600年至850年,拜占庭统治者打击修道主义,鼓励世俗生活,并提高母亲在家庭中、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是
2.
(202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3)《清明上河图》中有个有趣的现象,画上似乎只有一个正在运输货物的胡人,除此之外,再难找到胡人的身影,可谓“千汉一胡”。这与唐代胡人满京城,贩卖各种物品的情况完全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3.
(2024·山西吕梁三模·6)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一路探索。1925年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提出:农会在初步运动时须注意不可过于违背农村中宗法社会心理。此后,许多地方的共产党人在宗族内部完成最初的农民发动组织工作。这反映了当时中共( )
4.
(2023·四川甘孜藏族·19)图6为某历史教材中“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的目录,其中第二节的标题应为( )图6
5.
(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5)《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理学与心学代表齐聚信州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陆九渊在会上批评了某位思想家的主张:“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以下属于陆九渊所批评的思想家的主张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