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宪、仓,分别掌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这一设置在当时( )
A
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
B
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
C
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D
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信息可知,宋朝地方行政制度上改道为路,每一路设四个监司官,彼此互补统属,互申互察,这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故选D项;汉代形成刺史制度,排除A项;宋代四监司的设立是权力制衡的体现,并未出现权力失衡现象,排除B项;宋代并未实现全国统一,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3··14)表2所示为1875、1913年欧美主要国家关税税率。据表可知,当时的欧美国家表2
中国近代某宣言指出:“中国以内,自北至南,自通商都会以至于穷乡僻壤,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因其所处之地位与所感之痛苦,类皆相同,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者。”该宣言( )
肖欢容在《和平的地理学》一书中提出:经济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使民众和政治家都能感受到化解敌意与和睦共处的必要。这可用于反映
(2018·河北石家庄二模·31) 以上图片共同反映了
北宋初年,宋太祖诏令两浙、福建等地政府推广种植原产自淮北等地的粟、麦等作物;江北诸州则在水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加种粳稻,实现了稻麦一年两熟。这表明当时( )
(2024·浙江台州高三12月联考·3)汉代往往在新皇帝即位或遇到大灾荒时,政府下诏希望地方推举贤人,来替国家做事。这样选举来的人称为贤良。选到政府后,照例由政府提出几个政治上重大的问题,向他们请教,叫做策问。政府看了他们的意见,再分别挑选任用。这一种选举,既不定期,也无一定的选举机关。据此判断
1951年,上海铁路管理局按照铁道部统一整顿职名的要求,修订一批旧式职名,将杂夫役、小工等改为各种员、工,将旧社会各种“匠”一律改称“工”,并修订一些日、俄语等转译过来的职名。这一举措
儒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其门下弟子大多参与政事,如子路、子贡等;墨家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政治立场鲜明的学说;法家则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众多变法活动中独领风骚。由此可知,这三家学派
(2023·广东深圳光明区二模·5)明代参加武科考试属于卫所子弟的特权。清朝将武科举向府、州、县民众开放,“各行省山泽猛士,又罗之以科举,所以储采干城之选,至周且当”,文举不中也可以改选武举。由此可见,清代的武科考试
王阳明曾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清代大儒李绂认为“圣人之学在于躬行心得,学必躬行而后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热门试题
1.
历史理解是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对以下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理解不正确的是
2.
(2008.上海历史A组.14)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3.
茅海建教授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条约签订了。南京保全了。英军退出了。战争结束了。这一切使英方大为满意。”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
4.
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5.
17—18世纪,北美的抹香鲸油为欧美城市的灯塔、路灯和公共建筑提供燃料,逐渐成为优质工业润滑油。19世纪末期,美国捕鲸业走向衰弱。据此推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