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江西九江塞三模·5)五代时,吴越一带米价一石不过数十文;到范仲淹任苏州知府时,江浙地区米价一石不下六七百文,甚至有一贯者。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该地区( )
A
租佃盛行,流民增多
B
分裂割据,社会动荡
C
租税繁重,农政不修
D
推广种棉,粮米减产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材料并结合选必一第16课所学宋代赋役制度可知,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征税数倍,且宋代三冗局面严重,对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征税更多,百姓赋税负担沉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故选C项;租佃关系涉及的是地主与佃农的关系,不会导致米价暴涨,排除A项;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排除B项;北宋时期,江浙地区不是主要的产棉区,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2·河南省六市一模文综·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中叶官员丘濬向皇帝上《大学衍义补》,其中对货币问题的专门论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现实的思考,折射出民间白银货币化的现实。15世纪末白银货币化在社会内部的膨胀,已促进了海外贸易和移民潮的出现,使得货币和财产进一步活跃起来,唤起了人们新的、更大的白银货币需求。16世纪初,是钱与银的最后较量达到白炽化的时期。嘉靖年间,白银在社会现实中已经占据主币的地位。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将寻求的视野投向海外是很正常的。隆庆初年,明朝不仅以法权形式确立了白银的主币地位,而且还在福建漳州开海和在广东澳门开港。同时明代的赋役改革虽然名称不一,内容也不完全一致,但是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赋役折银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材料二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力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摘编自马克·格里格拉斯《企鹅欧洲史1517—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背景及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白银大量流入欧洲的原因及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10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未能推动社会近代化转型的原因。(3分)
(2024·江西宜春二模·1)在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大墓中,发现了来自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用以表明等级身份或祭祀的玉琮和玉璧,还有来自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玉饰,以及来自黄河下游地区的陶制酒器、木质棺椁构成的葬具等。这表明( )
有研究者认为,在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民众对无尽杀戮的厌倦、憎恶和愤慨,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快速发展。在东方,俄国十刀革命的胜利,给子备受帝国主义列迫的东方民族重获独立的巨大希望。由此,东方比西方有更多的人倾听马克思主义对资木主义体系的批判。据此可知()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从外交的制度架构上开始向西方趋同。1868年,清廷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赴美修约,蒲安臣未咨请总理衙门核准即擅自越权签署续增条约,清廷予以承认并交换批准。这表明( )
(2019·湖南衡阳二模·28)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其《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争议不断,很多人对其到过中国存疑。马可·波罗生前表示他绝非言过其实,其所见异事“尚未说到一半”。英国学者吴芳思认为中国史籍中没有直接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从而否认其到过中国,而中国几乎所有蒙元史学者都认为马可·波罗到达过中国。据此可知
(2022·河北省邯郸市一模·14)1948年,美国开始援助西欧,总额为131.5亿美元,赠款占90%,各受援国与美国签订了双边协定,内容包括逐步取消关税壁垒、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力等。这表明美国援助西欧的实质是
1920年,列宁实行全俄电气化计划,但是在电气化初期便出现了燃料、原料不足等问题,工业中心荒芜一片。当年农业生产总值比1913年减少了1/3,使得工业处于艰难境地,电气化计划暂时告一段落。这表明在苏俄当时( )
(2019·江西上饶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26)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引用宋人庄绰《鸡肋编》中的“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的史料,得出宋代出现“燃料革命”的结论,并以此为据,认为宋代处于资本主义的起点。这一研究
(2024·江西南昌三模·9)对如表的解释正确的是( )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前期接见非洲、日本等民间友好代表团时的谈话摘录
有学者提到:“由于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所以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力量亦趋势蜂起,竞相角逐,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该学者提到的“新格局”指的是( )
热门试题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平均每个农户只有0.6头耕牛,就大多数农户来说,从事独立的家庭经营尚感困难”。基于此,我国( )
2.
(2024·江苏南通一模·11)在中亚地区的尼萨古城曾出土了60余只公元前2世纪的象牙角杯,檐口通常雕满了各种希腊神话与生活主题的图案,杯口边缘饰有希腊式的波浪形葡萄纹和波斯式的直线连珠纹。这些角杯印证了( )
3.
(2009.广东文基.19)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4.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派与东方文化派产生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中西方文化的性质差异是“古今之别”,还是“中外之异”,并由此产生学理(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上的差异,前者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后者强调文化的民族性。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5.
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下列发明,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手摇纺纱机 ②骡机 ③飞梭 ④水力织布机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6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