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史记·南越列传》记载:“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南越太后)数劝王及群臣求内属。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于是天子(汉武帝)许之……”。次年南越叛乱,汉武帝出兵平叛,并在此设置九郡。对该图文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西汉初年形势图
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②实施“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
③保障了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 ④西汉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治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材料“次年南越叛乱,汉武帝出兵平叛,并在此设置九郡”可知汉武帝最终借平叛之机将岭南地区纳入了中央版图,通过设置郡县的方式强化了中央政权对岭南地区的管辖,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①正确;推恩令主要针对的是中央政权统治区域内部的诸侯势力,故②错误;图片中西南丝绸之路主要经过的是云贵地区,汉武帝对西南夷的治理有利于保障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故③错误;“并在此设置九郡”说明汉武帝通过设置郡县的方式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岭南地区的直接管理,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相关题目
(2019·江苏南京高三期初·3)《太平广记》记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由此可知,进士科
(2020·天舟文化全国高三质量检测·33)从1867年至1884年,英国进行了第二、第三次选举制度改革,使大多数成年男子拥有了普选权;1885年又对国会选举中的议席分配进行了改革,使选区的分配更趋合理、完善。据此可知
面对轴心国集团的军事威胁和侵略扩张,1941年2月美英两国举行秘密会议确定了 “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当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仍坚持这一战略,并未因遭到日本的攻击而转移其战略重心。这主要是由于( )
战国时期,齐威王在国都临淄创建稷下学宫,广揽天下贤士,至学宫兴盛时期,吸引了各国学士有“数千人”。他们各述政见“不治而议”,如《宋子》、《田子》等诸多著作也诞生在此,被后人称为“齐国的最高学府”。这说明
(2023·山东中学联盟考前押题·3)表1是中国古代部分朝代某一群体在当时入仕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该群体是表1
(2024·贵州贵阳二模·11)与研究西方文明的传统观点不同,德国古史学家迈耶和英国历史学家伯里都认为,应该把地中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埃及和两河流域,这一观点反映了( )
(2019·广东百校11月联考·28)下面是清末中国机械进口趋势图(单位:元)该趋势的重要影响是
(2019·湖南永州一模·2)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开礼贤下士之风,战国时期诸侯招贤已蔚然成风。《史记?秦本纪》载,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向天下士人广发求贤令,开出了“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丰厚条件。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2018·山东淄博一模·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建国初,中央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接管了国民党政府所属的各级学校,开始把旧学校改造成为人民服务的新学校。其次,从帝国主义者手中收回各种文化教育、宗教慈善事业的自主权。第三,改革旧教育的重点是改革课程,改革学制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政务院要求高等学校课程的设置在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专门化。从1951年下半年到1953年进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经过调整,各类高校的性质和任务更加明确,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后公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新时期的教育改革:首先,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次,调整中等教育机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第三,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 ——摘编自黄仁贤《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和新时期所推行的教育改革的不同之 处。(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意义。(7分)
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过《国防教育法》投入数十亿美元推动数学、科学和外语教育,并设立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基础研究;同期苏联在五年计划中强调“科技是国家战略支柱”,成立科学院下属研究所200余个,将高等教育入学率提升至战前的3倍。两国举措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
热门试题
1.
(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2.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元首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的封号。他向元老院述职时说:“我在威名上超过了所有人,但我拥有的权力并不比与我同掌任何官职的同僚拥有的更多。”这说明他统治时期的罗马( )
3.
(2022·北京高考·5)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4.
(2022·辽宁营口·2)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7世纪起,中国建立的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指的是( )
5.
如图展示了近代中国工业资本家的主要来源。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