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5·河南高三12月联考·6)表2所示为1830—1842年英国机制棉纱布输华数量。清朝方面的统计显示,1833—1834年英国输华纺织品货值达到1825—1826年英国输华纺织品货值的20倍以上。这可用于说明,近代前夕的中国( )
表2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英国议会下院蓝皮书《1847年小组委员会报告书》。
A
封建社会危机日益凸显
B
已经遭遇西方经济侵略
C
开放通商口岸流弊甚深
D
自然经济模式加速瓦解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材料“达到1825—1826年英国输华纺织品货值的20倍”并结合表格数据,可知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对华纺织品输出的数量不断增加,说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不断扩大,中国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剧,故选A项;中国遭到西方经济侵略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排除B项;材料并未具体说明纺织品对华输出的地点,而且通商口岸开放客观上有利于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排除C项;19世纪中期,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遭到了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极其缓慢,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2·江西省南昌市一模·34)英国某一时期颁布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英国颁布该法案
(2022·安徽省江南十校一模文综·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经过实地考察,他认识到:“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已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1920年回国后,在中西文化问题的争论中,梁启超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梁启超称自己“保持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与胸中,随感情而发,所执往往前后相矛盾,尝自言曰:“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这种多变的特征,直到民国之后在梁启超的政治生涯中依然时有反映。一变再变,终于技穷。——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思想的变化及其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思想的实质,简析影响历史人物思想的主要因素。(7分)
(2018·山东日照高一第二学期期末·8)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简表(以1913年为100%)据此推断
有西方学者曾提出一个“大分流”理论:18世纪以前,西方相较于东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于美洲新大陆的开发和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分道扬镳,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下列对这一理论的批评意见中,最为合理的是( )
在克里斯提尼之前,雅典的人名必须冠以其父的名字,如“克里斯提尼,梅格克勒斯之子”克里斯提尼规定,雅典人名必须冠以其所在的德莫(雅典政体中最为基础的行政单位)的名字,如“来自阿罗佩科的克里斯提尼”。这一改革意在
(2017·浙江宁波选考适应性考试·12)在20世纪50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服饰各异。“一样是穆斯林,土耳其人的帽子是红的,印度尼西亚人的帽子是黑的,埃及人的帽子是白边红心的。一样是穿着高领的制服,扣子少而比较短的是中国人,扣子多而长到膝盖的是印度人”。中国代表在这一会议上
清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纂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嘉庆大清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2022·广东省一模·17)历史发展过程充满着延续与变迁的互动,可以从不同角度予以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41年,吕思勉据古籍中的“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封邦建国”等,提出中国古代经历了部族之世、封建之世、统一之世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成为学术热点,绝大多数论者认为中国古代经历了奴隶社会,但对封建社会的开端有不同的说法。其中,“西周封建说”认为,“周初大封建,就是自天子以至于采邑主,向农奴和农民征收地租”;“战国封建说”认为,“‘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这就是地主制度的正式成立”。——摘编自张广志《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回顾与反思》等材料二自人类诞生起,人类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要掌握时间。为了整理过去,我们求助于不同的词,比如说“年代”“时代”以及“周期”。但是在我看来比较合适的是“时期”这个词,到20世纪又派生出“历史分期”的形式,它表明的是人类在某一时间的活动,并且强调这样的分期不是中立的。人们将时间切割成时期的理由常常来自某些定义,这些定义强调了人们赋予这些时期的意义与价值。——摘自【法】雅克·勒高夫《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中国古史分期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两种分期标准的内在相通之处。(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根据一定的分期标准和时间尺度,对商代至清代(鸦片战争前)的历史进行划分并作简要说明。(8分)
(2018·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苏北四市一模·1)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有“祭鬯至百卣(音同有,酒器)”记载。这说明当时
(2019·广东惠州高三第二次联考·30)1948年1月,毛泽东致电叶剑英时提出:“对一切可以争取的中间派,不管他们言论行动中包含多少动摇性及错误成分,我们应采积极争取与合作态度。”毛泽东的电报意在
热门试题
1.
(2011.海南单科.2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2.
图5是18世纪法国某学派编撰《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插图,其标题从左到右分别是天文学、气象学之暴风雪和骨骼解剖学。在这本书里,他们为读者介绍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西方图5
3.
(2022·黑龙江大庆·34)西方“步入近代”的过程: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 )
4.
(2024·河北唐山二模·7)梁启超曾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据此可以认定,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 )
5.
据史书记载,“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鲁乱”。“定王十六年(前453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以上现象说明了(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