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浙江台州二模·2)从二里头至秦汉时代都邑布局的主流是“大都无城”,即并未构筑起外城郭的城墙,此现象延续到了春秋时代。到了兼并战争更为惨烈的战国时代,中国历史进入了“无邑不城”的新的发展阶段,甚至边地郡县还出现了大规模的筑城运动。战国时期城市建造转型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商食官”制度解体
B
军事防御或扩张的国家策略
C
已形成营都建邑的定制
D
城市经济职能的大幅度增强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二里头至秦汉‘大都无城’”,到“战国时代‘无邑不城’”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且惨烈,各国为了自保或扩张,需要强化城市的防御能力以应对军事威胁和进行领土扩张,故选B项;"工商食官"制度解体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变革,这一变化会影响经济结构和市场活力,与城市建造变化无关,排除A项;"已形成营都建邑的定制"描述了一种城市规划或建设的惯例,不是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建城是为了军事防御,不是经济职能,排除D项。
相关题目
唐高祖、唐太宗先后诏修史书,于贞观十年修成《梁书》《北齐书》等。《梁书》认为南齐败亡是末代统治者“掊克聚敛,侵愁细民”所致;《北齐书》认为“齐氏之败亡,盖亦由人,匪唯天道也”;《隋书》认为隋亡是因为隋炀帝“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由此可知,唐朝统治者( )
(2020·陕西宝鸡一模·26)“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说的是科举制,这一制度创立于隋唐,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曾有人对唐朝进士出身情况做出了如下统计,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1942年,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的构成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该公司是
(2025·湖北高三联考·10)为适应新的粮食生产和流通格局变化,国家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优势产区发展。2023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产量达到10834亿斤,占全国产量的比重为77.9%,其中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3699亿斤,比1978年增加2917亿斤,比2012年增加706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26.6%。这表明( )
表3所示为1913年4~12月北京政府众议院议员集体署名正式质问的提案(部分)。这从实质上反映了表3提案人提案内容蒋凤梧等针对《善后借款合同》提出质问:大借款的用途及财政善后计划书罗永诏等针对“尊崇孔圣”和“举行祭孔典礼”的通令提出质问:祭孔典礼之命令违背信教自由之保证书
(2023··6)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谕令地方就地筹集军饷。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各地“就地筹款”成为常态,除了传统的举办捐纳、发行内债等外,还开征了米捐、酒捐等新的税捐,直接用于各类地方支出。这一现象
(2023·江苏南通二模·2)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逢冯太后丧事,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这一事件反映当时
(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这一变化说明
(2021·福建新高考适应性测试·10)1940年8—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在华北展开对日作战,参战人数近40万,动用民工20多万,总计大小战斗1 824次,歼灭日伪军4.63万人。这表明该时期
热门试题
1.
(2023··13)1921年11月,毛泽东在《劳工周刊》上撰文提出:“劳动组合的目的,不仅在于团结劳动者以罢工的手段取得优益的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尤其在于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团结,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这说明当时的毛泽东
2.
3.
(2022·山东潍坊·23)分析如表中各国的措施,它们产生的相同作用是( )
4.
(2023··3)南宋时期,朱熹编订《朱子家礼》时没有按照北宋“二程”多依古礼的思路,而是依照从众从俗的原则来修改古礼中很难用于现实的制度和器物,如将婚礼的六礼简化为三礼。这一做法
5.
(2023·湖南衡阳·15)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的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这两次革命分别是指(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