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10)埃及中王国时期,神庙集团控制国家,阶级矛盾激化。此时社会中出现了一种预言文学,讲述了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崩溃,作为救世主的国王最终出现,并“驱除罪恶,使秩序回到它的王位上去”。据此推知,该文学( )
A
迎合民众对王权强化的期望
B
折射出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C
提升了祭司阶层的统治地位
D
反映了埃及人文精神的萌发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可知本题时空为古代(埃及),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埃及中王国时期,神庙集团控制国家,阶级矛盾激化,此时预言文学出现,讲述了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崩溃,救世主国王出现,使秩序回到王位上,强调了民众反对神庙集团控制国家,呼吁加强王权,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政治领域的信息,而不是生态环境方面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该文学是反对神庙集团控制国家,呼吁强化王权,未体现祭司阶层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埃及民众加强王权的期望,未涉及人文精神,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3·山东日照二模·2)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登录户主姓名、妻子、儿女的年龄,以及财产,如奴婢、田宅等;在居延(内蒙古西部)汉简中也保存了户籍的片段,每户名下,均登录属于本户的人口及奴婢、田宅、牛马、车辆等状况。这些信息可以直接印证
《晋书?儒林传序》记载这一时期土人说: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撰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是该时期( )
随着欧洲和爪哇甜菜糖的发展,中国糖不但出口减少,洋糖还侵入中国市场。1886年江西巡抚德馨奏折上说:“兼之洋糖盛行,土糖碍销,各糖行多有亏折歇业,糖油二宗,大为减色。”这说明,近代中国( )
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内附汉朝,汉匈边地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的局面。据此可知,呼韩邪单于内附汉朝( )
(2025·山西长治高三11月月考·2)商代的分封主要是对自然形成的方国、部族加以名义封号,分封者大多“叛服不常”。西周分封时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给同姓亲族、功臣等“授民授疆土”,受封者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缴纳贡物、朝觐述职等义务。这反映出从商代到西周( )
(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14)下面是《十二铜表法》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表明该法
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多次指出“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反对文艺上的“一切向钱看”,反对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强调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些观点( )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的指示下,文教领域掀起了“新年画运动”。下图为1950年创作的新年画,这些年画“新”在( )①展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决心 ②宣传了为恢复经济而努力生产③表现出人民的新生活和英勇形象 ④描绘出“一五”计划的伟大成果
(2022·广东省一模·14)图1 所示的英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趋势 图1 英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1)《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还规定,白叟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并依据户口册核对老年人的家庭及其产业状况,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这说明秦汉之前的养老制度
热门试题
1.
(2022·湖北潜江·3)这部著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相传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少女,自愿嫁给生性残暴的国王山鲁亚尔。她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每每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刚好天亮。国王想听完故事,不忍惩罚她。就这样过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头偕老。因此它又名《一千零一夜》。据此判断,这部著作是( )
2.
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3.
(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2014·湖南益阳·7)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的爆发 ②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③南昌起义的爆发 ④遵义会议的召开
5.
(2024·北京高考·14)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6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