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主观题]
清廷科举制改革措施较完善 改良理论仍然占据舆论主流教育转型局势复杂矛盾重重 受中体西用思想的持续影响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试题答案:
据材料信息可知,张之洞提出办新式教育仍应尊重传统,妥善安排科举制下的传统读书人,说明当时教育处于新旧转型之中,矛盾重重,故选C项;“完善”一词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主流”一词过于绝对,材料反映的是废除科举制下的问题,与改良理论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张之洞倡议妥善安排科举制下的传统读书人,这是面对复杂局势的谨慎选择,并不是受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2·山东省济南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6)太平天国时期,贡生沈梓在日记中说:“徐抚军(指曾任江苏巡抚的徐有壬)合两浙官员禁除赌匪,穷年累月而不得,而伪忠王以一土寇之号令一朝灭之而肃清。”吴江人柳兆薰在其日记也称:“长毛往来,市人不惊。”这说明
民国成立以后,部分中国家庭供奉的牌位内容由传统的“天地君亲师”改写为“天地国亲师”。其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
(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30)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的签订。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
(2024·辽宁丹东二模·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后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约法》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下表是1965——1975年间美国和苏联国内生产总值和各自军费开支统计表。(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 )
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目的从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对私立的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 )
巴黎公社革命期间,革命领导人认为“法兰西银行是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公社无权过问”;并强调“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工人夺取政权,政治斗争是主要的,要达到共产主义,重在普及教育”。这些主张
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听任陈腐的君主专制思想泛滥,将导致“人格丧失,异议枉绝”,使“民德、民志、民气”扫地以尽。导致这一认识的直接原因
棉纺织业开始兴起是在元代,故A项错误;手工业领域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项错误;“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表明纺织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故D项正确。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采纳周恩来提出的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守点打援,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指导方针,集中67个师(旅)45万余人的兵力,以两个集团军分别攻击山东济宁及邹县日军,歼敌数千人。上述战斗发生在( )
热门试题
1.
(2019·山东济南莱芜·5)“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2.
(2023·内蒙古赤峰·7)《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到:“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3.
(2024·河南五市一模·5)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科举改革的谕旨,不久因戊戌政变而中断。1901年6月,清政府却下令停止武科举,文科举取消八股,乡会试改用策论,注重实学和实务。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4.
(2024·安徽宣城二模·9)196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法国前总理富尔时说:“莫斯科三国(备注:苏美英)部分禁核试验条约,你们没有签字,我们也反对。”“我们都赞成在国际上应该维护世界和平,不允许几个大国垄断世界事务。”这表明( )
5.
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5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39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