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十二铜表法》明文规定: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甚至有权处死儿子。而到查士丁尼时代,法典强调:父权应该是仁慈而不是残暴。罗马法的这种变化说明
A
罗马扩张中伴随残酷战争
B
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C
基督教发展丰富了罗马法
D
古罗马追求公正的原则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故罗马扩张伴随残酷战争反映不出罗马法对于父权规定的变化,故A项错误;父权崇尚暴力仅是《十二铜表法》体现的内容,不能反映出罗马法的变化,故B项错误;仁慈是基督教的特点,故罗马法的变化反映出其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罗马法公正的内容,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近代严重的民族危机中,不少知识分子强调语言统一的重要性。1901年蔡元培提出,语言为“接续思想之记号”,文字“又语言之记号也”,传播思想不能“越语言而径凭文字”。因此,他提议“于初级学堂立官话一科”。1903年,京师大学堂的学生提出,“国人所赖以相通相结者,语言也,言不类则心易疑,此涣散之本也”,“统一语言”可以“以结团体”。——摘编自工东杰《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力贫弱,百废待兴,文盲率高达80%以上。党和国家大力推动语言文字改革,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就启动相关工作。到50年代,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等专职机构,并围绕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开展改革。——摘编自王爱云《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文字改革(1949—1958))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知识分子对语言统一重要性的认识。(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如何促进国家建设。(8分)
某位同学在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英国人卢加德在1922年出版的书中写道,“倘若(殖民地)发生骚动,并且希望实现独立……这是因为我们教会了他们自由和解放的价值,几个世纪以来这些人根本不懂得这一点。他们的不满恰恰是衡量其进步程度的标准。”这种论调旨在( )
(2019·江西高三第二次联考·9)1956年10月,毛泽东说道:“台湾和平统一,‘一切可以照旧’,台湾现在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破坏他们,谈好了可以订个协议公布。”材料反映出当时
《史记》记载: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这表明当时秦朝( )
(2025·湖北黄冈9月调研·10)1962年秋,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指出,当时全国人民的迫切任务是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这反映当时( )
(2023·广东湛江一模·4)737年,唐朝规定每年诸州贡士人数上州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北方除陇右、河东两道的下州比例较高外,其余各道下州占比均低于20%;而南方除江南东、西两道,其余各道的下州占比均大于50%,黔中、岭南的下州比例达90%以上。由此推知,当时
(2019·四川雅安三模·24)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古希腊法律多为具体的行为规范,给后世并没有留下直接能适合于现代社会操作的法制,但罗马法则以成熟的私法体系为主干,以法庭审判和法学家解释为基础,铸成了现代人难以更改的法律理论基础。由此可见,罗马法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2020·广东佛山顺德区高三适应性训练·25)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实行削藩,以法家思想为指导,以法令强行分国为手段;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儒家、纵横家、法家思想为指导,以标榜“仁孝”之道为主要分国手段。据此可知,汉武帝时
热门试题
1.
雅克萨之战于_____年至_____年
2.
(2018·浙江嘉兴·10)罗伯特·李将军的塑像曾遍布美国,但在一次战争后,有人主张拆除这些雕塑,认为它们是奴隶制和白人至上主义的象征。这次战争最有可能是( )
3.
(2023·重庆南开中学质量检测八·15)1946年和1947年,苏联先后通过《关于加速发展生产日用品的国营轻工业的措施》 《关于战后大力发展农业的措施》等决议,决定1946—1950年对纺织工业部的投资由59.9亿增加到73亿卢布,对轻工业部的投资额由21. 8亿卢布增加到29亿卢布,分别增长了 21.9%和33%。这表明
4.
(2025·贵州9月月考·6)三国时期,士大夫们突破了汉末品评人物以道德情操为主的做法,他们引入了阴阳五行理论,把阴阳五行与人的才智、性情、外貌、举止、道德看成紧密联系的整体,逐渐形成更加全面的人物品评标准。这反映出,三国时期( )
5.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材料信息说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40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