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山东泰安四模·12)19世纪以来,印度本土精英试图从殖民者手中夺回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提拉克、甘地等人还提出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使命。这些做法( )
A
揭开了印度抗英斗争的序幕
B
打击了本国的封建顽固势力
C
增强了印度的民族独立意识
D
消除了英国殖民文化的影响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题意可知,19世纪以来,印度本土精英试图将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从殖民者手中夺回,提拉克、甘地等提出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使命,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印度的民族独立意识,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故选C项;揭开了印度抗英斗争的序幕的事件是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是为了反对英国殖民者,而非打击本国封建势力,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并不能“消除”英国殖民文化的影响,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0·山东青岛三模·12)1910年,英国某作家认为:由于全球化,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战争行为已经变得“无利可图”,即使对于胜利国来说也得不偿失,因为通过战争掠夺的有限战利品和领土,远远无法抵消商贸信用的毁灭。他的观点
(2024·山西晋中二模·1)据考古学者估算,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工程的土石方总量约1000万立方米。若以开采、运输和堆筑1立方米的土石各需要1人/日计,估算所需3300万人/日;若每天出工1000人,每年出工30万人,整个工程需要连续建造110年。据此推知,当时良渚人( )
阅读下面l952--1977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图,该图数据表明当时中国
到18世纪中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英国形成了一种经济现象:即工资水平极高,而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价格极为便宜。这
西周统治者在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看到促使其灭亡的社会民众的强大力量,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这些思想( )
(2019·江西高三第三次大联考·2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这些举措
据史书记载,“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鲁乱”。“定王十六年(前453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以上现象说明了( )
19世纪末,川商卢干臣等人在重庆集股成立自来火公司,制造硫磺火柴,年产火柴十多万箱。该公司获得在川东地区制造及贩卖火柴专利二十五年,其产品须以一定的价格售与重庆火柴煤油公所,公所从付给火柴厂的货款中取费百分之十。近代早期重庆的火柴工业( )
(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24)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实际上表明韩非子
中国近代始终未能建立起超越西方的特有的完整文化体系……但“向西方学习”不断递进,层层深入,从“器物”到“制度”;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从照搬照抄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特色道路”……从中可以窥探“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由此可知( )
热门试题
1.
2.
(2023·河南信阳二模·9)雍正初年,朝廷对“教坊乐籍”、“丐籍”、“蛋(蛋)户”,以及某些“文契无存”的“伴当”、“世仆”,陆续放免为良,“列为编户”。乾隆时规定“佃户雇佣耕种工作之人,并店铺小郎之类,平日共坐共食,彼此平等相称,不为使唤服役,素无主仆名分者,亦无论其有无文契年限,俱依凡人科断”。该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
3.
促进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摆脱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维护专制王权国家的稳定 推动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
4.
(2019·四川宜宾一模·32)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1884年法国议会又通过决议“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这表明法国
5.
(2019·浙江绍兴·5)“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为海制。”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张骞通西域 ②新航路开辟 ③雅克萨之战 ④鸦片战争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6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