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8·山东日照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重农抑商政策是在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贾大商,抑制中小商贩人数过多。这长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A
便于专制政府与民争利
B
适应维护专制统治的需要
C
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D
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材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在重视农业发展的同时重官商,遏制农民经商,打击富商大贾,抑制中小商贩,这有利于官营工商业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反映重农抑商政策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与专制统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表明的是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的措施,未呈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排除C项;材料仅表明政府重视农业,未反映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3·山东济南一模·10)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曾提出一种设想:中国的工业化可以考虑采取“经互会”的方式,即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定范围内分工合作实行一体化生产;但新中国领导人却做出了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决定。这一决定
(2024·河北保定一模·12)753年,伦巴第人威胁罗马,教皇斯蒂芬二世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如图2),并宣布今后禁止任何人从非加洛林家族中选立国王,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丕平出兵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这表明,当时( )教皇斯蒂芬二世为矮子丕平实施加冕礼图2
下图是梭伦改革中某一措施的示意图。该措施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3)唐代杜佑在《通典·自序》提出:“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人曰财’。”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2024·福建龙岩三模·12)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制和寡头制的真正区别不在于人数的多与少,而在于贫富的差异;民主制是穷人执政,寡头制是富人执政。据此可推知他( )
明代政府为笼络商人,对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进—步放宽。以江南为例,凡经商扬州的山西、陕西盐商子弟,经商杭州的徽商子弟都能在当地应举,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商人的子弟共106名。据此可知,明代
(2019·湖北武汉四月调研测试·3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表1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表1其中,19世纪中期的流行词汇是
东汉顺帝临时抽调八位“风俗使”“分行天下”,对“刺史、二千石有赃罪显明者”,要求通过驿马立即上报,直达皇帝,取旨处理,县令以下则就地“收举”。据此,“风俗使”在当时( )
如图是1913年2月28日出版的《新闻报》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正在亭子里饮酒的是宋教仁。漫画的寓意是( )
(2017.11·浙江高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 (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的消极影响。(4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6分)
热门试题
1.
(2023·四川攀枝花·27)1921年春,列宁基于现实的考虑,决定利用资本主义的形式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这里的“现实”是( )
2.
(2017.河北唐山二模.35)读《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由此可以推断这一时期
3.
(2023··5)清代,总督主军政,巡抚掌民事,布、按二司分割巡抚权力,提镇武职牵制总督权力。咸丰以后,督抚侵害布按之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湖南巡抚骆秉章委署湘乡知县,不经布政使文格, 文格无可奈何。这一现象
4.
(2024·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9)20世纪30年代周谷城完成《中国通史》,书中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和反抗运动;关注不同阶级、阶层对立、转化;关注民族关系,力图说明各民族历史贡献。到1948年,此书共重印12次,但书也屡屡被禁,有人曾攻击作者存“马克思主义嫌疑”。这反映了( )
5.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建立国营商业机构,发展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贸易。同时,鼓励私营进出口商通过联营等方式组织起来,增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至1951年,各口岸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中,私营出口约占64.8%。上述做法旨在(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