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海南海口一模·4)表1是《唐朝部分时期宰相出身身份对比表》,它表明唐朝
表1
A
中枢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调整
B
统治集团内部力量对比变化
C
科举选官制度淡化了门第观念
D
士族和庶族政治斗争较激烈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唐朝部分时期宰相出身身份对比表》”可知,士族出身的宰相所占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庶族出身的宰相从人数到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统治集团内部力量对比变化,故选B项;表格只是宰相出身身份的变化,没有中枢机构运行机制的情况,不能得出中枢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调整,排除A项;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排除C项;表格主旨是宰相出身身份的变化,没有士族和庶族的政治斗争,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934年9月29日,张闻天在《红色中华》发表的社论《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中指出:“为了保卫苏区……我们有时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压迫之下,不能不暂时放弃某些苏区与城市,缩短战线,集结力量……以争取决战的胜利”。该社论
唐代“禁约百姓,不许出蕃”,玄奘“也不敢公出;乃昼伏夜行”;王忠嗣的《西域图》、贾耽的《海内华夷图》《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等地理著作也不是作者亲涉异域写成,而是他们在鸿肪寺任职时,利用接触外国人的便利条件而写成。这主要表明唐代( )
阿莱霍?卡彭铁尔的长篇小说《消失的足迹》,人们将其比作现代版的《桃花源记》:作者心目中的美好境地往往都与“世”隔绝,模拟远古,物质简朴,人情融融,都受到“外界”临近的威胁,并在这威胁到来之前彻底消失。据此可知,《消失的足迹》应属于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 。据此分析叶适
(2018·广东汕头毕业班质量监测题·29)表:1936—1944年中国国立大学数量及分布——据李涛《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数量及区域分布变迁》 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 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
500—700年,欧洲每个世纪的手写本产量仅仅稍高于12000册。到15世纪,书籍数量便超过了1250万册。特别是1450—1500年,随着技术的发展,书籍的产量已经是15世纪手写本产量的150%。这一现象( )
(2024·河北衡水学三模·6)学者认为:当时的中国备受社会经济弊病、军事衰弱、政治腐败、人口过剩、自然灾害和广东局势紧张的困扰,国家出现大动荡的条件成熟了。材料中所说的“大动荡”事件( )
(2025·广东肇庆9月联考·5)表1所示为宋代朱熹与清代梁章钜的有关防疫的认识。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表1
(2019·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二·1)西周初期,受封的诸侯大多面临着艰难的建国过程,他们既要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又要“移风易俗”,重建社会秩序。这表明分封制
热门试题
1.
(2024·广东揭阳二模·9)1942年,宿迁抗日民主政权“废除保甲制,实行村组制,建立区乡人民代表会议制,积极筹备召开参议会,改选县政府”。1943年,该县根据“三三制”原则,普遍实行民选。这些举措( )
2.
(2017.12·河北学业水平·24)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形成了英国主宰世界的国际战略格局和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体系也由此产生。可见,工业革命( )
3.
(2010·福建文综·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4.
(2019·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二模·25)《后汉书·宦者列传》中记载:“东汉自和帝利用宦者诛除外戚窦宪,对郑众封侯信任”。此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皆由宦者决定政局。这表明
5.
(2019·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5)下图漫画选自英国《一周》杂志网站。方框中英语的意思是:美国的三大政治机构”。该漫画的寓意是,当今美国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