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下表为1952—1955年农村供销合作社采购业务发展情况。这( )
A
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B
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展
C
反映了国民经济调整发展的成果
D
奠定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1952—1955年,农村供销合作社采购总额上涨,国家委托采购额高,这意味着国家可掌控大量物资,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提供原材料,从而推动国家工业化建设开展,故选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始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民经济调整指1960年代初针对“大跃进”失误的调整,与材料时间无关,排除C项;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是通过三大改造奠定并非采购业务,排除D项。
相关题目
下图是中国1915—1922年间民族工业发展基本状况,结合所学判断,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2023·湖南三湘名校高三联考·3)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赵石勒设“君子营”,礼遇“衣冠华族”,重用汉儒张宾等,“朝会常以天子礼乐飨其群下,威仪冠冕从容可观矣”。北魏拓跋珪吸收汉族士人,制定典章制度,按照周秦以来中原王朝的规模,建立北魏朝廷。这些做法
(2023··9)综合下图所示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下表为先秦时期对“百姓”一词的记载,据此可知( )
(2020·山西三模·32)阿里斯托芬是雅典第一位为了他人的乐趣编排人物和故事的戏剧作家。他的素材通常与政治有关,几乎总是与时事密切相关,而且常常语言粗鄙。这反映了雅典
(2023··12)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图。该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2024·北京顺义区二模·11)19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受到《荷马史诗》启发,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说明( )①奥林匹亚赛会在古希腊史失去重要地位 ②只有借助文献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面貌③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④考古发现与口述史料互证探究历史真相
有学者提出:“秦在水利、交通、机械等技术层次的优越,使秦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并赢得最终胜利。”这种观点意在说明,秦国( )
(2024·湖南师大附中二模·7)中国近代经济学家陈焕章(师从康有为,与梁启超同门)于1911年撰写的《孔门理财学》中提出,要用经济史方式思考“义利之辨”,依赖经济史构建出立足于传统的“理财学”,并提出“儒家社会主义”的思想。据此可知,陈焕章的思想( )
(2025·湖北腾·云联盟8月联考·11)下图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在殖民活动中,远行的希腊移民带着母邦的土壤前往陌生的远方建立新的城邦。他们在新建立的子邦实行与母邦相同的政治制度,甚至使用与母邦相同的名称,在遇到危险时向母邦寻求支援。由此可知,希腊殖民活动( )
热门试题
1.
(2015·江西省·3)马克思(1818—1883)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里所述“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指( )
2.
(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美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 (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三 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四 ……(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五 ……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七 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八 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月)材料二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7分) (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张九龄( 678~740),韶州曲江(令广东韶关)人。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开元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秦至唐在统一王朝任官级别最高的岭南人。张九龄为政注重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人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张九龄有《曲江集》传世,其诗清新自然,其文高雅严整。岭南多被时人视为蛮荒之地,而在张九龄的笔下,却是山明水秀,风光无限。他曾主持开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人们以其家乡之名称之为“曲江风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称赞他:“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据《新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九龄的历史贡献。(9分)
3.
1960年代中期,西欧和日本的产业已经完成重建,开始对美国生产商构成挑战。1973年石油危机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减弱,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一时期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宣布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对题干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4.
图2是1952年题为《这是真正的摇钱树》的年画,画中的摇钱树上长满着集体农场种植的苹果。该年画反映出当时图2
5.
表3为1950年前福建沙县镇头区茅坪乡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这反映了当时闽中地区农村( )表3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