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辽宁抚顺一模·2)两汉时期,里内一般设有里社,人们通过社祭祈求农业生产风调雨顺、祛病消灾,社祭时乡里之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作为福佑一社百姓的社神,更是受到乡里民众的普遍信俸和虔诚祭祀。这反映了汉代里社( )
①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②加速了儒家思想正统化
③受封建小农经济影响 ④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更是受到乡里民众的普遍信俸和虔诚祭祀”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祭祀活动,一般由里正担任社的首脑,直接掌握里民的社祀活动,有利于强化对基层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①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就已经成为正统思想,材料时间为两汉时期,故②错误;据材料“人们通过社祭祈求农业生产风调雨顺”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生产力相对较低的古代中国,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较大,所以人们会通过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故③正确;乡里制度是秦朝时期建立的,没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相关题目
中国共产党的一份文件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富农也开始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及豪绅地主军阀官僚的革命,或采取同情与善意的中立态度”。因此,“加紧反对富农的策略”“现在已经不适当了”。这份文件可能发布于( )
王安石变法后近800年间,学界对王安石变法多持否定态度。直到20世纪前半叶,学界逐步肯定了王安石变法,梁启超盛赞王安石“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这反映了
(2024·河北模拟·7)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在中国购买3万吨煤炭和3000石大米,开战后有官员建议停止供货,但李鸿章却说,“订货在失和之先”,命令继续供货,“以示信用”,而这些煤炭,正是日本进攻中国的军舰燃料。这可用于说明
(2024·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三模·8)图2为1927年8月至1928年4月,中共领导武装起义概况图,据此可知( ) 图2
司马光从《汉武故事》和《赵飞燕外传》这样的小说家言中择取材料,经过苦心编排,塑造出汉武帝晚年迁善改过的历史形象。由此可见,司马光历史编撰的目的是( )
(2025·云南昆明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月考·10)如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的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局部),该次战役( )
1928年8月,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第三时期”理论,认为这个时期将是“大规模阶级搏斗的时期”。这一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是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的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孟子在各国游说时曾对诸侯国君说:“市,廛(市场中堆放货物的场所)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稽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途矣。”孟子的这一观点( )
(2019·四川成都二模·31)图7为创作于1954年的素描《劝父亲入社》,这一作品
热门试题
1.
(2023·江苏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绣服装。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摘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材料二晚清时期,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有些中国人开始穿西服。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后来各地出现了不少西服店。当时的北京,虽然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但西式衬衣、针织衫、西裤等已逐渐得到推广。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认为穿西服是“崇洋媚外”“冒充上等人”。有人在《申报》上发文反驳:“欧化逐渐东开,国人多喜穿西装,取其穿之能有活泼的气象与振作的态度,而且便捷无拖沓。”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服饰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服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服饰交流的意义。(4分)
2.
1866年,奕诉奏请招“科举正途”人员入京师同文馆学习西学。名士李慈铭得知此事后在日记中写道:“以中华之儒臣而为丑夷之学子,…盖学术不明,礼义尽丧,士习卑污,遂至于此。”这说明当时
3.
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中的经验,也注意吸取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前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由此可见,1982年宪法( )
4.
(2019·四川成都一模·27)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5.
(2022·山东省临沂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13)20世纪初,亚洲开始改变沉睡状态,“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被宰割、被奴役的因素转变为积极的革命因素”。这根源于(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