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安徽蚌埠四模·11)有学者研究英国剑桥郡的农业发展状况时发现,1279年一个标准佃户的地产面积是15英亩。到1636年,佃户中拥有50或50英亩以上规模的比例不断上升,而且90英亩以上的佃户比例由百年前的4%上升到了25%。这说明当地( )
A
农业劳动力逐渐增加
B
社会结构分化趋势加剧
C
封建庄园规模不断扩大
D
圈地运动改变劳动方式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信息可知,17世纪前期,英国佃户中,拥有50或50英亩以上规模的比例不断上升,而且90英亩以上的佃户比例由百年前的4%上升到了25%,这说明佃户中的部分群体经济实力在快速上升,社会结构分化趋势加剧,故选B项;据材料信息可知,佃户土地占有量的上升,但未明确土地的具体用途,故无法说明农业生产力是否增加,排除A项;佃户是在现有土地规模下占有更多的土地,并未扩大庄园的规模,排除C项;圈地运动下,农民仍然是手工劳动,其劳动方式无明显变化,排除D项。
相关题目
德军和苏军几乎是同时发动了攻势,两军迎头撞击在普罗霍洛夫卡郊外的原野上,为了有效打击德军坦克,苏军指挥员下令坦克以最高速度冲向德军。尽管在德军“虎式”坦克88毫米反坦克炮的轰击下,冲锋过程中的苏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苏军并没有后退,战斗成胶着状态,双方将士都打“疯”了,不少坦克兵们,在座驾被击毁后就在坦克的残骸旁,用轻武器互相射击,甚至进行肉搏。这场二战中著名的战役
(2025·河南高三联考·4)唐朝后期,逐步形成朝廷和地方分割赋税的制度,国家税收的一部分上交中央政府,一部分输送给节度使,一部分留作本州用度。两税钱物有2/3—4/5归地方支配,留使钱物先以辖区的赋税充,剩余的皆输于度支。据此推知,两税法的实行( )
(2025·贵州9月月考·11)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辙出使辽国,返回后说辽国正在以市场价十倍的价格收购宋朝的奏章和科举策论以获取情报。南宋时,有人上书建议以后的科举应严禁策论类试题,往年的策论考卷也应全部封存,因其“莫非边防急切之务”。上述情况( )
(2024·贵州高三3+3+3联考(二)·3)柳宗元认为佛教有些内容与《论语》符合,激烈反佛的韩愈实际上吸收了佛教的一些理论。当时各佛教宗派不同程度吸收儒道精神。道教也学习儒家,开始讲礼义、忠孝,模仿佛教制订教规戒条等。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2021·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8)《天津条约》规定中国与欧美各国应该互派使节。但此后多年,派遣常驻使节一直是欧美国家单方面的行动,清廷没有任何动静,直到1876年郭嵩焘被清政府任命为第一任驻英法公使。这反映出
(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23)故宫的建筑形制严格按照封建宗法礼制来设计建造,如宫殿顶盖的形制、台基的层次、御路石的铺设等等无不如此。下图所示为故宫某处建筑群,其中解说有误的是
(2023··11)一份档案中记载了湖北省某地的地名变迁:1960 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人民公社七里界大队第五小组;1983 年,湖北省黄冈地区鄂城县石山乡七里界村第五小组;2001 年,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石山镇七里界街道 5 号。上述记载可以用于研究当地
1929年魏玛共和国外长斯特雷泽曼去世,留下300箱档案。为突出其“西方政策”的“辉煌成就”,他的秘书精选部分档案出版。有学者认为,“以此种选本为依据解释出来的斯特雷泽曼的外交政策、德苏关系之类‘历史’恐怕去‘真实’就很远了”,这是因为该选本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处决国王、共和国、军事独裁、复辟等多个阶段,历时48年,最终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据此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2024·湖南常德一模·2)据史书记载,吴公子季札,通晓《诗》《乐》。戎子驹支对历史和现实政治了如指掌,并且能赋《诗》言志。晋文公之舅狐偃深明大义,精通历史,学识过人。这说明
热门试题
1.
(2024·福建中考·5)据如表可知,《齐民要术》( )
2.
1917年底至1918年初,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部先后将大战前若干年和大战期间俄国同英、法、意、日等国的幕后交易和盘托出,其中包括列强在中东和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或进行瓜分的密约。苏俄政府此举
3.
(2017·天津高考·11)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4.
(2019·辽宁沈阳三模·30)图6是张乐平发表在《抗战漫画》(1938年1月创刊于武汉,同年6月停刊)第9期的题为《候敌深入,一鼓歼灭》的漫画。该漫画从侧面体现了图6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我们在思考中国历史中之社会变迁时,实应以各时期士的动态作为探求的中心。在某一时期中,士在何等地位中产生和占有何等地位,士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权、操控政权,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依此观念来作为中国社会分期的基准,来说明中国历史中社会的任何演变,将感觉比较容易。——据钱穆《国史新论》整理(1)将下列基准特征:①门第社会、②封建社会、③游士社会、④科举社会填到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数字代码)。(4分)选择其中任意2个时期对所填写的“基准特征”作出解释说明。(6分)注:太学毕业成绩优秀者分派到中央部门作为“郎”,成绩较次者派遣到地方政府作为“吏”。材料二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唐宋时期“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4分)材料三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新陈代谢不仅表现在新的士类在数量上的激增,更表现于时代发展对旧的士类的淘汰……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诗书墨卷中人的出路,使之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新式知识分子则成了时代的骄子,他们尖锐地抨击王朝秩序,又向社会传播各种新的观念意识……他们成为20世纪士类的主流。——摘编自陈旭麓等《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