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福建莆田二模·12)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产生于封建主的领地和堡垒、封建庄园、教会领地和修道院的包围之中。对此,恩格斯评价说,“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是十分清楚的。”这说明了,中世纪西欧
A
城市自治运动受挫
B
教会地位举足轻重
C
陷于长期分裂割据
D
庄园经济彻底瓦解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材料“普遍的混乱状态”可知中世纪西欧陷于分裂割据状态,“王权是进步”因为王权的加强有利于统一,故选C项;材料只提到城市的产生,并没有涉及城市的自治运动情况,排除A项;材料中仅涉及“教会领地”,不能够体现教会的地位,排除B项 ;“西欧的城市产生于封建主的领地和堡垒、封建庄园”,可知庄园经济仍然存在,庄园经济彻底瓦解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8·山东潍坊模·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职业技术教育恰恰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其重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就业者的政治文化技术准备缺乏要求,在于历史遗留的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要在全党和全社会进行教育,树立行行光荣的观念,树立劳动就业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技能准备的观念。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今后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法规,逐步实行这种制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充分发掘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同时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在农村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 ——摘编自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意义。(7分)
1966年,美国仅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就比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这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的总和还高出十倍。这说明美国福利政策的特点是
(2019·江苏南京高三期初·13)帕尔默指出“罗马帝国境内不同地区人之间的习俗会相互抵触,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会产生纠纷,此时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因此,罗马法形成一个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法则。”这表明,罗马法
(2025·湖北高三联考·15)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最大的产油国沙特签订了“石油美元”协议,确定将美元作为石油的计价货币。与此同时,沙特将通过出售石油得到的盈余收入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该协议( )
导致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促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改变了国家与民争利的局面 标志着无为而治政策的改变
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说:“凡是人所制造的东西,人就能够把它毁掉;只有大自然刻画的特征才是不可磨灭的,然而大自然是从来不制造什么国王、富翁和贵族的。”卢梭提出这种思想的背景是,当时法国
(2024·山西高三1月调研·12)据统计,美国大公司收入税占联邦政府税务率的比例1970年为17%,1980年为12.5%,1984年进一步削减到7.8%;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税的比例1970年为23%,1980年为30.5%,1984年则增加到36.8%。这
(2019·安徽安庆二模·27)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合理解释是清代人均GDP(1650—1840年)
(2023··8)表2 1991—1995年全国个体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据表2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2024·陕西宝鸡一模·12)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分别从南北两面向以色列实施军事打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在美国的援助下,以色列迅速取得战场主动权,最终在联合国及美苏的影响下,冲突双方逐渐接受了停火协议。美国的这一做法
热门试题
1.
(2024·北京高考·3)“判”是古时官员断决狱讼的文本,也是唐代铨选官吏的考试科目之一。唐代的《龙筋凤髓判》是我国完整传世的一部判例集,通过模拟判例的形式陈述案例缘由,给出判决意见,并进行解释,为应试者提供了“判”的写作程式和方法。这说明唐代( )
2.
(2023·江苏南京、盐城一模·5)王阳明认为:“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这表明心学思想
3.
(2022·浙江高考·28)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材料二马克思说:“土地是人类伟大的实验场所”。……每当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着手来表述他们自己历史的时候,人们总是把这种环绕着土地而引发的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分析和处理其他历史现象的一条脊骨。案例举证: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富者田连阡陌”;汉为护农计,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操兵,乘骑马。”“重租税以困辱之”;在政府政令的号召下,情愿离开“狭乡”远涉关山去到“宽乡”落户的人们,是北魏的自耕农;至唐前期,狭乡不足者,听于宽乡遥授。为了改变“千年田八百主”的小生产状态,中国共产党在“改地换天”的过程中,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编自《赵俪生文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材料三草在结它的籽,风在摇它的叶。……“我不把天理解为天命,也不把人理解为人生;我认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季羡林语)徜徉于中国皖南古村落——宏村,仿佛置身于绿波清秀的山水画卷。从高处望去,宏村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背倚黄山余脉,四周山水与粉墙青瓦融为一体,反映出中国古代对人地关系认识的哲学高度,堪称文化与环境协调融合的典范佳构。——节自《世界遗产在中国》等(1)人地关系,也是天人关系。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荀子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主张。在老子看来,天地人关系中的“有”和“无”“难”和“易”“福”和“祸”都可以相互转化,其据以分析的方法论是什么?请说明庄子“齐物”追求的精神境界。(4分)(2)在人地关系的图景中,古往今来许多政治家或政党通过田制改革,调整人地关系。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商鞅于“帝王之制”“改”的是什么?说明北魏至唐前期田制的变化。为了改变小生产状态,“改地换天”的新中国,开展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请用一句话概括“改造”的内涵。(5分)(3)阅读材料一二三,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对人地关系的认知,产生出不同的思想主张和政策面向,影响最大者莫过于“重农抑商”。结合所学,阐述这一为历代王朝所推行的经济政策在汉代商业领域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②从人地关系的认识出发,分析说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安徽宏村被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结合所学,说说其巧夺天工的“中华一绝”是什么?试对其背山面水、错落有致的卧牛形村落布局予以描述。(6分)
4.
(2019·湖北武汉四月调研测试·3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表1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同时期的部分流行词汇:表1其中,19世纪中期的流行词汇是
5.
在辽西、辽北和辽东地区的辽代城址、窖藏和墓葬中发现铁制的农具,其形制与中原同类的器物完全相同。在昌图县、皂新县和北镇市等地,先后发现了侧面内部带有契丹文印记用来铸造铁犁的铜范。这些考古发现可用来佐证辽代(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