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据希罗多德记载:“雅典人在私生活上使用他们村社的名字作为姓氏,并且,人们使用他们的村社作为自己的次一称号,在这以前,用的是父名。”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苏格拉底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从材料的描述来看,体现出的是血缘政治向地域政治的一个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改变是发生在克里斯提尼改革,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时间过早,他的改革没有涉及到这一点;C选项时间过晚,他的改革在克里斯提尼之后;D选项不是政治家,没有能力实现这一改变。
相关题目
(2025·河北承德高三上联考·14)19世纪,英国企业主借助煤气灯延长了工人夜间劳动的时间,发明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英国人还通过管道将煤气输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点亮了夜间的街道,英国人的夜生活由此变得丰富。据此可推断( )
(2023·安徽黄山一模·4)明太祖在开科举的同时,又通过荐举途径选官,时称“三途并用”,以学校、荐举为盛,相比之下科举地位并不重要。因实行荐举,“以故山林岩穴,草茅穷居,无不获自达于上,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由此可知,三途用人
(2024·北京海淀区二模·13)《新全球史》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系列革命席卷了整个大西洋世界,给欧洲和美洲的政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欧洲和美洲革命共同点的是( )
(2024·江西南昌三模·4)宋太祖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宋太宗强调“文德致治”,重视用儒家的思想来进行教化;宋真宗率先对孔子进行祭奠,以阐明“尊孔崇儒”的教育思想。这表明该时期( )
康熙帝规定:“凡差遣审事官,不必铸给印信。事完日,其本章即缮明启奏日期,用地方督抚印信;如事关督抚,即用藩臬印信。”雍正帝则规定:“议准铸造钦差大臣关防六,如督抚式,三品以上用;钦差官员关防四,如道员式,四品以下用。均豫铸存部。由部给发带往,事竣缴回。”这一变革( )
(2020·广东茂名一模·31)“一五”计划实施期间,工人阶级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在“一五”计划建设中也大显身手,农民也关心工业建设,他们努力用增加生产、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设。这反映了
(2021·广东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10)下图是发行于我国某个时期的系列邮票,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评论道:“(这)年是中国人民政府威望增强的一年,更是共产主义世界和非共产主义世界一致认为中国是东亚大国和世界五强之一的一年。”该评论基于,中国( )
有学者认为:“秦亡以后,历代统治者大多耻于与法家为伍,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理论面临着要么改变、要么消亡的命运。”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法家思想
(2024·江西南昌三模·12)646年元旦,日本颁布《改新诏书》,废弃“大臣大连执政”体制和氏姓贵族的世袭制度,所有官吏均由君主任命;649年,制定“八省百官”制。有学者认为“从大化改新诏书的颁布起,统治者起的作用不再仅仅是一个氏族首领”。据此可推知,大化改新( )
热门试题
1.
(2024·云南二模·3)唐朝刘禹锡曾描绘福建:“有负海之饶,其民悍而俗鬼”,百姓居住在洞中,“与华言不通”。南宋林尚仁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山川奇秀,人物“皆瑰伟俊明”,“来试于京者,常半天下”。对比上述情景,可以看出( )
2.
3.
(2024·河北三模·9)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训政纲领》,依照孙中山建国大纲所定,承认人民享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权力,但由于人民“缺乏政治意识与经验”,应由国民党对他们进行“训练”而逐渐推行,以为宪政奠定基础。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
4.
(2022·山东烟台·4)清朝周家禄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大功在备倭,城郭依然,公去苍茫谁嗣者;明诏使防海,风波未已,吾来宏济愧前贤。”其赞美的人物是( )
5.
(2024·吉林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6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