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同时期苏联东欧国家年均增长5.7%,非洲国家年均增长4.5%,拉丁美洲国家年均增长5.2%,亚洲国家和地区(不包括日本)年均增长5.2%。这说明( )
A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
中国实力已超越了苏东国家
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性
D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开辟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材料反映“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这正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正确引领的结果,故选C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三大改造的结果,当时无法体现优越性,排除A项;经济发展速度不等于国家“实力”,排除B项;当时主要是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成功开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改革开放时期,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4·广东肇庆高三二模·3)《世说新语》载:“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又载:“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这反映了
(2019·广西柳州高三毕业班11月模拟联考·28)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西藏面临西方入侵、中国领土再次被割让的危急关头,张荫棠挺身而出,上书清政府,要求整顿藏政、挽回主权,随后受命入藏任“查办藏事大臣”,并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汉族驻藏大臣。这反映了此时的清政府
(2018·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第二次联考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世界贸易数据表——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 材料二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东方特色的商品和手工技术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1863年,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改革海关建制,提高了关务行政效率。洋务运动时期,王韬等人提出“商战”和“翼护”外贸利权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额1978年为206亿美元,2016年达到3.685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廖良辉《对外贸易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13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由中央统一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体制,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改革开放后,现行宪法、地方组织法、全国人大组织法等法律对国家立法体制作了相应的规定。其中,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1979年地方组织法规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1986年地方组织法赋予了省会城市和较大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到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分层次的立法体制逐渐形成。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立法法根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确立了立法基本原则,构建了立法权限基本框架,规定了立法具体程序以及立法的监督。根据人大代表的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是立法法继2015年后第二次修正。这次修正完善了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合宪性审查制度、地方立法权限与机制、监察立法和立法体制机制。——摘编自汪娟《立法法修改的历史沿革、主要内容和地方立法工作建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立法法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立法法发展的意义。(6分)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如图可反映出这一时期( )
(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一场法西斯轴心国和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军事的较量,还是一场国家间广播宣传的较量。广播在当时被称作除了海陆空军之外的“第四战线”,并以其时效性强、没有文字障碍、受众面广、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等传播优势在大战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四战线”的较量,是由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首先发起广播出击战、受到侵略的中英美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积极应对反击构成的。受到侵略的国家通过国内外的广播鼓舞民心,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辱,激励地下抵抗运动战士的斗志。例如流亡英国的戴高乐将军经常通过BBC发表演说,鼓舞受到侵略的法国民众,并领导地下抵抗运动。1940年6月28日,他在BBC发表广播演说后的一个星期,便有几百人集合到地下抵抗运动的旗帜下。再如,苏德战争爆发后,在斯大林极富鼓舞性的演说下,苏联民众纷纷投入伟大的卫国战争中。 ——摘编自徐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四战线”的较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第四战线”较量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战线”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9分)
1956年12月,毛泽东指出,“上海出现地下工厂,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还可以考虑,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这一指示( )
2016年6月英国公投脱欧成功,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反对TT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同年11月,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也宣布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多个国家共同组成一个大大的朋友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2025·福建泉州一模·6)1886年初,李鸿章在《遵议维持商局疏》中提出:“轮船招商局之设以与外洋轮船相争衡,故此呈请免北洋三口出口税工成……所有本届商局轮船运漕不再区分扣减,亦不扣海运局公费。”这一主张有益于( )
“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镶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热门试题
1.
(2021·广东佛山顺德区高三仿真模拟考试·12)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烟草、可可和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世界各地。其中,马铃薯由于产量高、种植易、烹制简单等原因,到17世纪末已成为爱尔兰人的主食,并使人口得到快速增长。这说明了物种交流( )
2.
(2024·甘肃一模·7)下图为1891的揭帖漫画《鬼拜猪精图》。此类漫画在当时
3.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7)近代有学者主张东方文化应该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盘西化。这种认知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4.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5.
湖北新军士兵陈孝芬回忆,“我是1905年在黄陂应募入伍的。那一次募兵结果,96人中就有12个廪生(生员),24个秀才。陆军所属步、马、炮等部队,都有不少的读书人入伍。”据此可推知(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89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5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