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以下为1997—2019年中美科技相对变化趋势图(美国各项指标设为1),对中国数据分析准确的是( )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①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超越美国 ②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③对美国造成一定的技术冲击 ④建成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1997—2019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呈现大幅增加趋势,到2019年与美国基本持平,不能得出“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超越美国”,故①错误;1997—2019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和中国国际论文数呈现大幅增加趋势,说明中国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故②正确;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大幅增加,说明中国创新能力提升,会对美国造成一定的技术冲击,故③正确;图中只能看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呈现大幅增加趋势,但不能看出工业构成情况,不能得出“建成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相关题目
英国经济史专家埃里克?罗尔曾说:“我们不能忘记《国富论》的作者就是《道德情操论》的作者。如果我们不了解后者的一些哲学知识,就不可能理解前者的经济思想。”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也指出,不读《国富论》不知道什么是“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上述评价主要反映出,《道德情操论》( )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汇编的《民法大全》频繁呈现“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这反映了《民法大全》
(2025·江苏淮安开学联考·1)在距今4300—4000年左右的山西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各种质地的礼器和各类乐器,如陶礼器、玉礼器、漆木礼器、鼍鼓、土鼓、铜铃、陶埙、陶铃、口簧等。大墓里出土的乐器还出现了“三固定现象”:鼍鼓、土鼓、石磬构成的乐器组合是固定的;两个鼍鼓、一个石磬、一个土鼓,乐器数量固定;其在墓中的摆放位置固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2024·重庆三模(教科院卷)·10)自1987年我国首次将水稻、辣椒等农作物送上太空以来,我国已经先后30多次通过返回式卫星或载人航天器把上千植物种子送入太空。自空间站任务开展以来,神舟十三号等载人飞船先后从太空带回千余份农作物种子等航天育种材料;其中“出差”时间最长种子在轨飞行达11个月。这表明我国( )
图1和图2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运河示意图。这两幅图主要反映( ) 图1 隋唐大运河 图2 元朝大运河
20世纪60年代,“披头士狂热”席卷欧美;1994年《阿甘正传》在中国引发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探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文化多样性宣言》,确定“文化例外原则”。由此可知( )
如表是21世纪以来北欧国家关于福利制度方面的若干政策。这表明,北欧国家( )
(2019·湖南永州一模·10)19世纪60年代,船政大臣沈葆祯给福州船政局制定的管制办法规定:“佣工、杂作是有健丁,日每八九百人,非以兵部勒……则散而难稽,呼而不应,于是每十人以什长 一人束之,每五什长以队长一人束之,特派勤能之武弁统焉。”这一做法
在欧洲近代早期,一些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被称为“国王的神圣权利”。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倡导者开始质疑这些观念,认为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启蒙思想家提出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
(2024·广西南宁二模·2)董仲舒不认同孟子、荀子等人的性善论或性恶论,他将人性比作是茧或卵,善比作是丝或雏。如同茧和卵需要加工、孵化才能成为丝和雏一样,人性只有经过改造,才能臻于善。这表明董仲舒( )
热门试题
1.
(2021.1·浙江高考·5)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
2.
(2024·江苏南京二模·2)秦统一后,秦始皇吸收各国的士人参加政府,设置博士官,从秦代可考的十二名博士看,“淳于越、伏胜、叔孙通、羊子、李克、圈公六位都是儒家,黄疵为名家,卢敖为神仙家,其余四名不知学派”。这一举措试图( )
3.
(2023·江苏无锡·1)中华文明早期,废“天下为公”而行“天下为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现象开始于( )
4.
(2012·江苏单科·13)“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5.
(2024·浙江高考·22)以茶观史,溯往知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从17世纪后期开始,茶叶成为汉口商业贸易的龙头。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俄商获准来华贸易。于是,晋商在福建武夷山和两湖地区购买大批茶叶,经水路至汉口集散,再向北经水陆运输至张家口,再由张家口的“外商”运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从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茶道”。在恰克图贸易开始之际,参与茶叶贸易的华商以晋商和蒙商为主,后来则几乎完全由晋商垄断。晋商在关内的大本营张家口,在明代原属贫瘠荒凉之地,物资稀缺,人烟稀少,但到19世纪时已经成为商贸聚集的重镇。——摘编自刘再起《晋商与万里茶道》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茶叶市场完全依赖中国的局面结束了。1887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被印度超过,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震动。到90年代,福州、皖南等茶叶产地依托民间力量,相继引进茶叶制造机器,形成了一个建立制茶工场的小高潮。与此同时,较具规模的茶叶改良公司也开始出现。1897年,中国最早的农业科技杂志《农学》创刊。在最初两年里,该刊有关茶叶的奏折文札、茶事报道和国外科技,占据了最大篇幅。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和有识之士意识到了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减少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而是体制和制度的问题。——摘编自李长莉等主编《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材料三二战后,世界茶叶消费市场呈现多极发展的趋势。随着西欧国家的实力开始削弱,英、法、荷等国的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相应地,印度、斯里兰卡茶叶出口一统天下的局面和英国进口大国的地位均发生了动摇。随之而起的是亚非地区的肯尼亚、越南、印尼、乌干达等国的茶业崛起,并成为新兴的茶叶消费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业复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茶叶生产量超过印度,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的产茶国。目前,中国茶叶内销市场旺盛,出口贸易在总量上基本保持世界前三的位置。此外,俄罗斯和美国成为新兴的茶叶进口大国。——据盛敏《千年脉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前中期汉口在茶叶对外贸易中的角色,并概括这一时期汉口茶叶贸易的主要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90年代中国在挽救茶业危机方面的新举措。结合所学,揭示19世纪后期中国茶业危机的根源。(6分)(3)根据材料三,概述二战后世界茶叶消费市场“多极发展”的成因。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你对18世纪以来中国茶业兴衰史的认识。(7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9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67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