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9·四川雅安三模·26)图1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
图1
A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B
统治疆域不断扩大
C
经济的区域发展趋势
D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历史地图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由材料天然植被在全国范围内被破坏,可知农耕区域的扩大,逐渐扩展到全国,故选C项;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经济结构没有调整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农业发展带来的植被破坏而非统治疆域,排除B项;农业耕作技术在隋唐时期发展到顶峰,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978年以来的20多年里,中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下表反映了①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②国有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④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3)唐代杜佑在《通典·自序》提出:“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人曰财’。”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指出:“……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大都及附近的地区。”文中的……应是
西方文明史发展的某个时期,“明快鲜艳的色彩已经遍布欧洲……体现悲观情调的灰色和黑色,让位给了代表尊贵的金色、代表热情和爱情的红色、代表优雅和风度的黄色……总之,亮丽的生命取代了忧郁的生命”。能够体现上述时期绘画风格的作品是( )
(2019·河南洛阳一模·18)德国史学家蒙森在其著作《罗马史》中对罗马法起源进行了清晰的讨论: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由此可知,罗马法有利于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建立国营商业机构,发展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贸易。同时,鼓励私营进出口商通过联营等方式组织起来,增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至1951年,各口岸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中,私营出口约占64.8%。上述做法旨在( )
(2023·广东佛山二模·15)图1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宣传画《玉米是粮食的来源》,该漫画表明图1
明朝自永乐年间开始,统治者对其他民族前来归附之人赐封官职,没有姓氏者赐予汉族姓氏,这些人成为明朝时期独特的“达官”群体。此外还在官职授予、俸禄供养以及生活赏赐等方面,给与他们优于汉族官员的待遇。这一做法有利于
苏联某一时期,富农占全体农民的3.3%,中农占61.1%,贫雇农占35.6%。工业中,私营企业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占整个工业生产的23.9%。在批发商业中,私人资本占全部交易额的1/4,但在零售商业方面,则是私人店铺占统治地位。上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
东汉顺帝临时抽调八位“风俗使”“分行天下”,对“刺史、二千石有赃罪显明者”,要求通过驿马立即上报,直达皇帝,取旨处理,县令以下则就地“收举”。据此,“风俗使”在当时( )
热门试题
1.
(2023·河北·1)19世纪末,某女士在《女学报》上撰文提出:“方今瓜分之局已开,国势日危。前月明诏特下,谕各庶民,皆得上书,夫民也者,男谓之民,女亦谓之民也。凡我同辈亦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可以联名上书,直陈所见”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
2.
(2013.江苏单科.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3.
《古城新情调》一文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文中情景发生于
4.
(2019·天津高考·8)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5.
马克思指出,协作与各种不同的分工形式只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各种特殊的生产方法”,虽然分工的发展能够提高生产力,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工人为资本家劳动的时间。这强调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