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斯大林在1929年宣称:“大约在三年之内,我们的国家将成为全世界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甚至就是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苏联为实现“粮食产量最高”采取的途径是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C
开展农业集体化
D
扩大农场的自主权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农业政策,只实行于1918至1920年,故A项错误;固定的粮食税是苏俄新经济政策中的农业政策,该政策在1927年之后就被逐渐取消,故B项错误;为了适应机械化的需要并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苏联于1928年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故C项正确;农业农场的自主权,这属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斯大林无关,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19?广东百校联考?33)英国内阁权力的发展是缓慢的、渐进式和积累式的,而这几乎完全是自然的,并非是按预定的、经审慎拟定的计划进行的。这一现象说明英国
1920年,列宁实行全俄电气化计划,但是在电气化初期便出现了燃料、原料不足等问题,工业中心荒芜一片。当年农业生产总值比1913年减少了1/3,使得工业处于艰难境地,电气化计划暂时告一段落。这表明在苏俄当时( )
(2024·湖南衡阳二模·14)19世纪以来,印度本土精英号召“重返吠陀”,试图将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从殖民者手中夺回,并赋予《薄伽梵歌》等印度教经典以行动主义的自信与活力。提拉克、甘地等人还提出“司瓦拉吉”(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达摩”(使命)。这些做法( )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024·重庆三模(教科院卷)·11)大约2000年前开始的班图人迁徙可能把几种萨赫勒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是高粱和粟)传遍了整个非洲东部和南部。来自非洲的龙爪粟大约1000年前传到印度,很快便成为喜马拉雅山麓和印度最南部居民的主食用粮。占城稻是最先种植于越南的一个农作物品种。中国从1012年起开始广线种植占城稻,占城稻使中国出现粮食盈余。这说明( )
《大唐创业起居注》呈现了一个富有政治韬略、老谋深算的李渊形象,而后贞观年间史臣删定的国史、实录都有夸大李世民、贬低李渊的倾向。由此可见
抗战后期,蒋介石对美国援华政策本质的怀疑日益加深,为此,他于1942年10月阐述对外方针:“我们对于世界,对于亚洲,就只有尽我义务,承担责任,毫不存有任何权利自私的观念”,美国对此举大为赞誉。材料暗示
19世纪后半期,英国各政党间为了争夺选票,力图在下院中占据多数席位,加强了对党员的纪律要求,以致出现了“即使是多数党的议员也不是其政党的主人,而是它的奴仆”。各政党加强纪律要求,主要是基于( )
(2018·江苏七校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9)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评价下列哪项较为恰当
如图为某智能产品的生产曲线图,据此可知( )
热门试题
1.
《汉书》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主张凡是违背了“三纲五常”准则的, 一律要按照《春秋》经义予以严惩。汉宣帝时期,桓宽在《盐铁论》中说:“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春秋决狱”( )
2.
图2为该帝国鼎盛时期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据记载:“(帝国)从印度河到多瑙河,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面到撒哈拉沙漠。无论从规模和持久性上来说,还是从展现和维持权力的能力上来说……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该帝国( ) 图2 帝国鼎盛时期疆域示意图
3.
(2021·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高三12月联合调研监测·2)鉴于秦亡教训,汉初,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到汉武帝继位以后,刑律日繁,“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4.
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部,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这主要表明
5.
(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材料二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2)阅读图16至图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