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9·浙江台州·15)“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抱天子兮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军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霍去病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邓世昌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中的“杀尽倭奴、戚少保”可以判断“戚少保”是指戚继光,“倭奴”是指倭寇。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代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处抢劫财物,屠杀人民危害极大。年轻将领戚继光受命到浙东抗倭,到1565年,倭寇基本肃清。
相关题目
(2022·山西晋中·14)明清时期,晋商成为勇于创新的山西人的代表。其下面图文信息反映了晋商( )
(2022·江苏宿迁·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搜集了以下相关材料:“文成公主入藏”“宣政院”“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其探究主题可能是( )
(2023·湖北黄冈孝感咸宁·4)元朝的行省起初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后来逐渐演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各行省在中央统一领导之下,独立处理本省的军政事务,由此可知,行省制度( )
(2024·江西中考·4)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2023·四川甘孜藏族·6)“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这一记述表明,郑和下西洋( )
(2023·山东青岛·7)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项工程,它的完工使国家南北的交通更加便利。人们可以从余杭乘船北行直达涿郡,西行直达洛阳。这项工程是( )
(2016·浙江湖州·12)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020·贵州遵义·22)元朝建立后,在西藏地区设置掌管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 )
(2019·四川眉山·20)《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
(2016·山东潍坊·6)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热门试题
1.
(2023·湖南长沙·1)商周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文物是( )
2.
(2007·广东理基·66)16世纪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3.
18世纪,英国地方科学社团大量出现,月光社是典型代表。该社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相互合作解决技术和商业问题。成员必须为商人或专业人士,如瓦特、“英国陶瓷之父”韦奇伍德。成员还创办工厂,参观者众多,连国王都慕名而来。当时英国地方科学社团的活动①预示着电气时代的到来 ②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③有利于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 ④有助于形成重视科技的社会氛围
4.
(2025·重庆南开中学高三质检·13)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建设方针。其中,“劳资两利”就是要在私营企业中建立起“民主的、平等的、两利的、契约的、新民主主义的”新型劳资关系。这种新型劳资关系( )
5.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