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九年级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8·山东日照·25)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人萨拉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生活会怎么样?萨拉突发奇想,决定在2005年全家不买中国产品。一年的尝试结束后,萨拉不得下感叹,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实在太难了。这则故事反映了( )
A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已形同虚设
B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任重道运
D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中国制造”享誉全世界体现了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进而体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故选B。
相关题目
(2020·四川绵阳·37)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一位法国统帅针对某事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他针对的是( )
(2020·湖南益阳·27)明治维新期间,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这反映了明治政府的哪项改革措施( )
(2020·四川攀枝花·25)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障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这给美国带来的影响是( )
(2018·四川雅安·16)20世纪90年代末,在电脑的关键部件和软件方面,美国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到1999年底,网络经济产值达5239亿美元,成为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2024·四川广元·14)“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的( )
(2023·甘肃定西·12)如图为某著作的目录(节选),如果根据目录内容为该著作拟定书名,下列最适合的是( )
(2024·江西中考·19)1940年,斯大林迫切地敦促人民缩小与西方在生产力方面的差距,“放慢速度意味着落后,落后意味着挨打!”斯大林如此迫切是为了( )
世界社会主义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1848—1917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等重大事件。这一时期,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是( )
(2016·江苏常州·10)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2020·山东枣庄·1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拉丁美洲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伟大的成就”中除了古巴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外,还有( )
热门试题
1.
西周统治者告诉鲁、卫之君,对待殷遗民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就是说推行政令时,要照顾殷人的习俗,在疆理土地时,则要依照周的法制。这一举措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作为联结同志,开通风气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会自然是“合群”的题中之意。 因此,学会便作为康、梁等人“合群立国”的主要举措之一,应运而生。——摘编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材料二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 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 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材料三“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 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写出康、梁等人“群学”思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概括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 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
3.
(2011.山东文综.1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4.
(2018·安徽亳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8)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5.
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倡穿鲁国绨衣并高价大量进口,使得鲁国农村毁粮种桑,城市改行开织厂。一年后,齐桓公倡导穿齐国丝帛,低价倾销囤积的齐帛,停止进口鲁国丝织品,停止向鲁国出口粮食。两年后,鲁国民众有十分之六跑到了齐国。齐国人口大增,越发强盛,而鲁国国将不国矣。这表明(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5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