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故此次会议为中共八大。
相关题目
(2023·四川成都·15)邓小平曾经就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就评价道:“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是指( )
(2024·江苏镇江·12) 1954年毛泽东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 )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016·黑龙江龙东·15)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会议是( )
(2023·山东菏泽·14)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追溯其历史源头与逻辑起点,下列党的精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2024·山东东营·14)“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政策,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材料中的“它”是( )
大跃进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失误。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什么现象( )
(2024·山东淄博·15)“述往事,思来者”。学习下列史实能够得到的共同启示是(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
(2024·山东枣庄·17)下列哪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
(2023·湖北鄂州·7)时间轴(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是图中的( )
热门试题
1.
(2018·江西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堵塞多种就业渠道、制约劳动者积极性等弊端渐趋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积极稳妥地改革统包统配制度。1979年6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劳动就业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广开就业门路,要在全国大、中城市办好劳动服务公司,通过各种形式,陆续把待业人员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就业训练和劳动服务。1980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提出了“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即“三结合”就业方针。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四项规定,即《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第二章第五条明确规定:“企业招用工人、应当张榜公布经过考核合格者名单,公开录用。”1995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次用法律把劳动合同制确定下来,2008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确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摘编自王爱云《我国历史上子女顶替就业制度的形成及废除》 (1)根据材料,概括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劳动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意义。(8分)
2.
据考古报告,商代女军事家妇好墓出土的仅青铜器至少就有1.6吨。殉葬人数不少于16人,有100多件兵器,其中有两件青铜钺特别大,一件重8.5千克,一件重9千克,上面铸有妇好的铭文。这反映了商代( )
3.
(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测试·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图12 图13图12描述的是1938年11月9日的“水晶之夜”,纳粹袭击犹太人的商店和工商企业; 图13描述的这个“新人民”形象,是为1938年的日历创造的,以代表德国的“理想”家庭。 材料二 图14 图14显示的是纳粹所谓的“最后解决”(1942年1月纳粹高层会议决定),即他们有计划有步地消灭犹太人和犹太教的计划,所造成的生命丧失。尽管消息通过梵蒂冈和其它源头传到外界,但同盟国的领导们最初并不相信这些传闻,而随后,他们优先考虑他们的军事日标,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制止这种有步骤的屠杀。 ——摘自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纳粹德国对待犹太人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8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同盟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来制止这种有步骤的屠杀”的原因。(7分)
4.
(2020·山东威海二模·3)《齐民要术》记载:“其(桑)下常斸掘,种菉豆(即绿豆)、小豆。二豆良美润泽益桑。”“楮,和麻子漫散之,秋冬仍留麻勿刈,为楮作暖。”这表明当时( )
5.
(2012.上海单科卷.28)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