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江苏镇江·15)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根据题干坐标图片信息可知,“1972—1980年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段内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推动了我国建交热潮的出现,故选C项;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的成熟,不合题意,排除A项;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排除B项;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表现为不结盟,与不同类型的国家都友好相处,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4·山东荷泽·12)建国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下列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2022·江苏徐州·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当时第三世界普遍的呼声与愿望,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应时代潮流提出( )
(2021·甘肃天水·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城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2024·山东日照·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重大运动,旨在( )
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2023·浙江台州·7)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得益于( )
(2017·广东·16)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2022·四川成都·13)毛泽东主席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2024·江西中考·14)如图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
(2022·黑龙江牡丹江·14)英国国旗缓缓降落,中国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下列有关香港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下解决的 ②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③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④标志着祖国实现完全统一
热门试题
1.
(2020·辽宁沈阳·14)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并引起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将下列图片中与世界大战相关的史实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2.
(2023·江苏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绣服装。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摘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材料二晚清时期,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有些中国人开始穿西服。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后来各地出现了不少西服店。当时的北京,虽然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但西式衬衣、针织衫、西裤等已逐渐得到推广。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认为穿西服是“崇洋媚外”“冒充上等人”。有人在《申报》上发文反驳:“欧化逐渐东开,国人多喜穿西装,取其穿之能有活泼的气象与振作的态度,而且便捷无拖沓。”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服饰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服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服饰交流的意义。(4分)
3.
(2020·广西桂林一模·33)据统计,英国棉布生产在1785年为4000万码,1850年达到20.25亿码;1815年英国输入印度棉纱还很少,到1829年超过了300万磅;1815年英国输入印度棉布有80万码,1830年增至4500万码。这些数据的变化反映出英国
4.
(2019·浙江4月高考选考·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5.
1861年,清政府不但授予曾国藩加太子太保衔,还给予他“奉旨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督以下悉归节制。”清政府此举的主要动机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5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