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宁夏·6)历史学家金冲及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
A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
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D
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故选D项;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排除B项;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0·广东深圳·16)“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2015·广东深圳·20)一名香港警察对记者说:“几个小时前我还是一个皇家警察,现在己经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香港警察。”他说出这番话的直接背景是( )
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
(2023·四川乐山·10)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发给北京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的入社批准书”。这件文物可以作为研究三大改造的( )
(2022·河南·13)1955年,亚非会议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宜言》,提出“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等十项原则。这发展了我国主张的( )
(2023·湖北鄂州·8)读《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下图),推动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因素是( ) 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
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019·湖南岳阳 ·40)1992年,“海协会”角“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 )
(2021·内蒙古赤峰·10)“1978年,我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许多县人均年收入低于50元;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6.7平方米,工资20年未上涨。”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2019·浙江衢州·7)著名的历史人物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功绩组合正确的是( )“求同存异”的方针①孙中山——成功地领导了南昌起义 ②周恩来——提出③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④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热门试题
1.
46.(15分)材料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6分)(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9分)
2.
(2018·湖北武汉二月调研·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民国时期,乡村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许多知识分子提出:只有解决了乡村的衰败,才能挽救国势的衰败。他们深入农村,积极探索农村变革之路。……卢作孚1927年出任重庆北碚区峡防团务局局长,开始在当地探索乡村建设,提出“乡村现代化”主张,通过招商引资将众多工厂企业引入北碚,并修路疏河,通邮通电,创办各类各级学校,建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建立农业银行、消费合作社,向农民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并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北碚原本盗匪横行、贫穷闭塞,到30年代末,竞成为“世外桃源”般的西部科研中心,是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区。卢作孚希望通过北碚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华民国现代化的参考”,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概括卢作孚践行“乡村现代化”的主要做法。(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广受知识分子关注的原因。(9分)
3.
(2018·江西南昌一模·26)祝总斌指出:“由于人的种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与支配,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的外在体现,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从而从一个重要角度反映了封建王朝的盛衰兴亡”。材料说明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
4.
(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清政府实行了鼓励垦荒,建立农牧垦殖公司、农业学校和农业试验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大量农牧垦殖公司应运而生。历年注册的农牧垦殖公司民国元年共有171家。农牧垦殖公司主要分布在江苏的盐垦区、东北新垦区和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绝大部分公司由私人集股,合伙投资,在经营上推广近代工业中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60到1910年的这半个世纪内美国经历了一次农业革命,其中包括着农业机器的发明和科学耕种方法的日益推广,也产生了政府迅速和不断地对农业加以注意和协助,以及农业教育运动的广泛开展。由于受到“宅地法案”的鼓励,农业区域便向西部推进,直到许多可用的土地都被优先占领。1860年美国的人口总数是三千万人,到了1910年,住在农庄和乡下为农业所养活的人口就达到了五千万,农庄的数目由1860年的二百万个增加到1910年的六百万个。在这半个世纪的时期以内,曾经有五亿亩以上的新土地被用于耕种;这个巨大的区域,为千百万人提供了新的住处,为欧洲与美洲不断增长的工业阶层提供了粮食。 ——摘编自《美国经济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农牧垦殖公司大量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20世纪早期和美国1860到1910年期间农业发展条件的相似性,并分析美国“农业革命”产生的影响。(17分)
5.
(2024·贵州贵阳二模·7)下表为清政府1853年—1911年的外债用途分类表。对表格数据分析合理的是( )单位:两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