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八年级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西藏·1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相继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取得以上成就的原因是( )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C
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D
中苏关系恶化使得中西方关系改善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七十年代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故选C项;“一国两制”是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排除A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与“两弹一星”的研制无关,排除B项;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促进了我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改善,我国在六十年代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与中西方关系改善无关,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0·四川德阳·18)这个国家在1950~1957年之间共给了中国81亿卢布(旧卢布),用于工业建设援助,其中包括211个项目。1958年8月增加了47个项目,1959年2月又增加了78个项目。“这个国家”应是( )
2014年是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做的重大贡献是(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国两制”构想①参与指挥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②参与指挥淮海战役③强调 ④提出
(2023·安徽·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棉布的销售量在1950年是5647万匹,到1956年达到了17700万匹,同时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经济恢复时期增加了163%。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2022·陕西(A卷)·7)下列两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910年时的中国火车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车 汽车长龙
(2023·湖南株洲·13)“1962年,他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他”是( )
(2023·江苏南通·8)“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强敌压至鸭绿江边,我国已难以安定从事建设,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挽救危局,中共中央毅然决定( )
(2024·山东东营·15)20世纪90年代初,姓“资”姓“社”问题引发激烈讨论,有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成为制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思想瓶颈,为打破这一“思想瓶颈”指明方向的是( )
(2022·甘肃兰州·12)土地改革中刘少奇的姐姐被定为地主,刘少奇教育她说:“我当了副主席,你们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光荣。如果我当了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者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被消灭了。( )
(2022·山东青岛·24)1971年10月,刚果总统约见中国驻刚果大使时表示:“这不仅是人民中国的胜利,也是所有进步国家的胜利,是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的胜利。”刚果总统所指的“人民中国的胜利”是( )
(2021·山东潍坊·14)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纷纷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是由于( )
热门试题
1.
(2022·贵州遵义·24)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2.
1950年,中央访问团慰问西南地区各民族同胞,围绕民族分布、民族历史、社会经济、风俗习惯等进行系统调查,访问各民族代表,记录少数民族同胞的愿望要求,形成数百万字调查资料,初步掌握了西南民族分布及政治经济特点。这体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3.
(2019·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一第一学期期中·9)有史籍在介绍中国古代某机构的前身时说,“领以国师”,秩正二品,“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题中的“某机构”指的是( )
4.
(2019·天津高考·8)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5.
(2008.广东理基.63)“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