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纲要 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北方统一
B
民族交融
C
中外交流
D
文化昌盛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相关题目
(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汉文帝曾取消过关用传的制度(传即通信证),放松山泽之禁,促进商业、盐铁业发展,还准许富人买粟输送到边境,按所输多少获得爵位,这表明
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以下属于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措施是( )①设置都护府 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③进行反击战争 ④和亲
(2021·浙江省湖州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6)有学者描述:“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该描述说明
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廣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
(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据上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2022·河南省郑州市一模历史试题·7) 明内阁建立后在大部分时间里与六部尚书相互制约,“尚书不入阁”成为惯例,但由于正德以来政局混乱及士大夫改革呼声高涨,“尚书入阁”逐渐成为常态,到张居正时期内阁完全压制六部,万历以后再次恢复两者制衡。材料表明明朝
(2020·广东汕尾高二第二学期期末·3)据史书记载,不同于唐人服饰的绚丽多彩,宋人的服饰风格简洁、朴素无华,多以淡蓝、浅黄、青、墨绿和白色为主。据此可以推知宋朝
(2022·河南省高考联盟高三12月联考·6)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深受神宗皇帝信任,权倾朝野。张居正病逝后,皇帝先给予最高待遇葬礼,两年后却查抄其全部家产并流放其家属。皇帝对张居正的态度剧变表明
热门试题
1.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
2.
明中叶以后,朝廷中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皇帝争辩,甚至出现官员以因批评皇帝受到惩处为荣的现象。这主要表明当时
3.
《史记·本纪》共十二篇,迄至秦朝分设了五帝、夏、殷、周、秦本纪以及秦始皇本纪共六篇。对于《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之置,后世有学者批评司马迁“自乱其例”,更多的则认为它体现了史家“卓越见识”。司马迁的这一历史书写,重在( )
4.
(2023·贵州铜仁·1)下图是根据远古人类考古遗址绘制复原画。至今,我国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还在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修建这种房屋的远古居民是( )
5.
雍正七年(1729年),正值清军在西北与准格尔部作战,为了能及时处置军情,遂在内廷设军需房,直接转达前线军情及皇帝旨意,这样既可以省去内阁的复杂手续,而且不易泄密。下列关于军需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