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山西大同新高三调研·3)汉初,统治者颁行“复弛商贾之律”,文景之时,商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武帝时,商人又受到沉重的打击,其对国家的威胁受到抑制。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
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B
加强了经济控制
C
规范了商业市场秩序
D
解除了国家威胁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材料中汉武帝时加强了重农抑商政策,加强了对商人的管控,这是加强经济控制的表现,故选B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时期加大管理力度不再休养生息,排除A项;材料中可知汉武帝加强了对商人的控制,并没有表现对商业市场秩序如税务管理、买卖公平、纠纷判决等环节进行管理,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威胁国家的不仅只有商人,还有其他因素并且主要是外患,排除D项。
相关题目
美国宪法制定者认为:联邦权力机构中,“由于司法部门最弱,故最易遭到立法和行政两部门的干预和影响,所以必须加以保障”。下列各项能体现上述原则的是:司法部门
1936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筹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
(2024·福建泉州三模·14)“普林尼种族”是古典时代以来欧洲人观察异域族群的一种观念,表3是以此观念描述的美洲人群现象。这( )
(2018·江西八所重点中学4月联考·24)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中共十二大的政治报告对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都进行了批评,申明我国外交不偏袒任何一方,“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不赞成谁;谁有害于和平,我们也不赞成”。材料表明当时中国
(2022·华南师大附中5月测试·16)《椅子》是法国著名剧作家欧仁尤涅斯库的代表作之一,以主人公们在一间空虚禁闭的房间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无聊的游戏与谈话并围着一群不存在的人团团转为主要内容,对话语言呈现出一种不连贯、含义模糊、重复而又支离破碎的特点。该剧创作于1952年,多次上演引起轰动。该戏剧
(2018·山东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2025·湖南天壹名校联盟高三入学考·12)7世纪以前,阿拉伯民族的医学水平落后,尚未摆脱原始医学的蒙昧状态。自8世纪开始,阿拉伯民族的医学水平迅速提高,此前较为原始、野蛮的阿拉伯部落医学逐渐被放弃。阿拉伯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可能是因为阿拉伯( )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革命派报刊《波士顿公报》全文刊登了英国《权利法案》等法令。许多读者来信赞美《权利法案》是“英国宪法美丽而强大的顶梁柱……它肯定并维护人的自然权利,明确提出人与生俱来的任何权利都不应该受到侵犯,如自由、财产等原则”。这说明( )
热门试题
1.
(2018·河北衡水三月全国统一联考题·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便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大责任。诸君都是四万万人的一分子,都应该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孙中山所说的治国,是指中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包括均富);而平天下,则是发扬“济弱扶倾”的传统理念,帮助其他被压迫民族谋求各自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孙中山所说的“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把道德范围的东西放在知识范围中来探讨,认为应该先从个人的内省与自我完善做起,讲究自身的文明修养,然后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孙中山沿袭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家族是国家的基层团体,由家族而宗族而国族,合群图强然后才能讲民族主义,而且只有先恢复民族主义才能讲世界主义。二是力图以王道与霸道这两个古老词汇来区分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他曾经明确指出:“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是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 ——摘编自章开沅《王道与霸道——试论孙中山的大同理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大同思想的主要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阐释大同思想的背景。(6分)
2.
相比前代,周代宗教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神”或“上帝”角色的转变方面,即由原来氏族部落专属神祗变为天下所有部落的神祗;在继承“君权神授,天命所归”的前提下提出了两个新的命题:其一是“天命靡常”,其二是获得天命的依据在于“德”。周代的这些做法
3.
(2020·四川德阳·16)读表1,据表中内容可知( ) 表1 1844~1855年中国经由广州和上海与英国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
4.
(2022·江苏泰州四模·7)1915年出版的《新制单级国文教科书》中,有多幅插图表现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尊重、爱护的家庭情景,这种家庭显然与传统社会的父权制和等级观念相去甚远。这反映了当时
5.
表2所示为1949~2003年代表性年份的中国产业结构。据表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39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