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从甲骨卜辞和《诗经》记载农作物频次看,甲骨卜辞中黍、稷多于200次,稌(稻)约11、12次;《诗经》里黍、稷25次,稌(稻)6次,结合当时黄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区,北方以黍、稷种植为主,反映出农业生产地域特征明显,故选D项;材料仅统计农作物频次,未涉及南方经济状况,且史实表明商周时期长江流域已有如河姆渡文化等稻作文明,经济发展并非低下,排除A项;礼乐制度是西周建立的礼仪规范,主要涉及社会等级和祭祀,与农作物选择无直接关联,材料频次数据无法体现礼乐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农业工具,但稻作在南方因水热条件适宜而发展,工具并非主要制约因素,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