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天一大联考毕业班阶段测试·3)公元前500年左右,贵族与非贵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危及城邦的稳定,于是就有一个政治家进行改革,把以血统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成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这场改革
A
催生了罗马《十二铜表法》
B
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地位
C
使希腊进入民主“黄金时代”
D
铲除了旧氏族贵族政治特权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由材料“把以血统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成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可知为梭伦改革实行的财产等级制,按照财产的多少重新划分等级,有利于提高工商业奴隶主的地位,故选B项;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二者没有关联,排除A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排除C项;克里斯提尼改革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3·清华大学9月高三诊断性测试·7)张历历在《当代中国外交简史》中说“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为此,新中国
(2024·广东揭阳二模·1)广西顶蛳山贝丘遗址,以各种水生动物遗骸为主要堆积物并包含大量的陆生动物骨骸;有相同类型的器物组合,还有磨制石器、蚌器、骨器等,蚌器有蚌刀、蚌铲等。这反映出当时顶蛳山地区( )
(2024·江西九江二模·1)20世纪60年代初,在江西省修水县山背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两座用红砂土掺入稻秆和谷壳再经焙烧筑成的房址墙基,出土了34件翻土用的石锛、9件收割用的石刀和10件砍伐用的石斧。这一考古成果表明,此时山背地区( )
(2023·河南信阳二模·20)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
(2019·浙江余姚高三第一次选考科目模拟·10)“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2021·四川成都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35)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旨在
(2024·江西宜春二模·13)某思想家攻击英国议会制度,他说:“英国议会无非是公共意志的篡夺者,而且在英国式的代议制度下,人民只有在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而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该思想家( )
严复在1895年所写的《原强》中提出,“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下列对这段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
(2023·山东日照高三上校际联考·9)1953—1962年,在中国全部进口商品中,某类商品进口总值70.94亿美元,占160.16亿美元进口总额的44.29%。该类商品是
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说,在中华民族发展的紧要关头,两党为了民族大义几度合作,为民族和国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国共两党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热门试题
1.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杰出代表。下列关于八达岭长城的说法正确的有( )
2.
(2022·江苏泰州四模·15)20 世纪70年代前半期,苏联的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但到了70年代后半期,苏联经济发展陷于困境,国力衰落。有人这样描述当时情景:“商品短缺,通货膨胀十分严重,以致人们寻找短缺商品的时间比工作时间还多。”出现这一变化的现实原因是
3.
(2025·河北9月阶段测试·14)中世纪西欧的庄园制,其形成过程有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西欧( )
4.
5.
(2022·安徽省江南十校一模文综·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不论男女,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恩格斯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到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0条修正案,才规定了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权利。——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①·必修》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出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享有劳动、休息、社会保险、接受教育等各方面的权利和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自由,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控告的权利,等等。这些规定,使中国人民的基本人权自近代以来第一次获得宪法的保障。同时,宪法相应地规定了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爱护和保卫公共财产,依照法律纳税,依照法律服兵役等基本义务,体现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法律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及其实质。(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1982年宪法结构调整的意义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设计。(15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3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91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40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