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15)1937至1938年,农业国保加利亚的关税由75%增至90%,工业国德国的关税由27%增至82. 5%。在世界范围内,不论农业国还是工业国都大幅度提高关税。这表明
A
经济危机开始席卷全球
B
金本位制走向全面崩溃
C
国际经济秩序严重不稳
D
新的世界大战日趋临近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及其影响。根据材料可知,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各国相继提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贸易战,导致国际经济秩序严重不稳,故选C;经济危机开始于1929年,排除A;金本位制走向瓦解,并非走向全面瓦解,关税的提高,并未直接反映汇率变化,无法体现货币制度变化,排除B;材料与世界大战的临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相关题目
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彩陶起源的材料据此可知( )
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此“组织精神
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2018·江西八所重点中学4月联考·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自选三个时间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表1为各省隶属国民政府统治时间表。这说明表1
(2024·吉林长春四模·12)欧洲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提出:生产受供需法则的限制,但商品的销售不受此限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穷人;公用事业,如铁路、煤气和给水设备是当然的专利事业,应归国有;用所得税和遗产税作为经济平衡的杠杆。这一思想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
宋代文学家、医学家庄季裕在《鸡肋编》中记述,苏州太湖洞庭山一带的农民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二年冬,忽大寒,湖水遂冰,米船不到,山中小民多饿死。”据此可知,宋代( )
(2019·山东济南二模·26)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命吏部尚书张昭等制定“折杖法”,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隋唐确定的“封建制五刑”逐渐名存实改。“折杖法”的使用
(2024·八省八校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文综卷·29)如下是在清末女学堂中流传的一首《学生歌》(节选),该诗歌( )
(2024·广东广州毕业冲刺(一)·11)在早期民族那里,仪式、言语或文字都是被看作与神沟通的媒介,政治权力从这种交往媒介中产生。古代希腊关于神的故事不仅保存在神庙与王宫之中,而且流传于民间,从而使神圣仪式与神话具有公共性的特点。这( )
热门试题
1.
(2019·河南中原名校第一次质量考评·18)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法( )
2.
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3.
19世纪中期,英国曼彻斯特的纺织厂普遍采用蒸汽机驱动,工人按固定工时领取工资;而同期印度孟买的棉纺织业中,80%的工人仍使用手工纺车,工资水平仅为曼彻斯特工人的1/10,且多为按件计酬的临时工。与此同时,印度大量棉花被运往英国,制成棉布后再返销印度。这一现象反映出( )
4.
(2019·云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34)1819年,英国工人阶级一场声势浩大的争取普选权的游行遭到政府的残酷镇压(如图7),造成11人死亡(其中有2名女性)400余人受伤,史称彼得卢屠杀。这一事件反映了英国 图7
5.
(2020·湖北荆门高三元月调研·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忽必烈采用兼容并包的一体化经济政策,建立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以恢复经济实力,其中最重要的政策便是“币同制”。忽必烈认为,若出产铜铁的地区都有权进行采矿铸铜、铁钱,可能造成割据,所以应当禁用金银,发行国家掌控的纸币。元朝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确定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辅以少量银元宝、铜钱、铁钱等,非常接近现代货币制度。政府颁布了《银钞相权法》、《整治钞法条画》、《至元宝钞通行条画》等多部法律,详细地规定了纸币的制作、发行、流通以及伪造的处理办法,要求将金银都集中于国库,禁止民间买卖。——摘自唐犀《元代二元民族法律观念初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货币制度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改革货币制度的意义。(6分) (2020·湖北荆门高三元月调研·46)(15分)【历史——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集中力量摆脱经济危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1935—1937年,连续出台了3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中立法》,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1940年,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并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1941年3月,美国又通过了《租借法》,授权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会晤,发表了《大西洋宪章》。9月,苏、美、英三国签订第一个议定书。1942年元旦,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摘编自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40年代初美国战略调整的变化。(9分)(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40年代初美国战略调整的原因。(6分) (2020·湖北荆门高三元月调研·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现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向当时被西方经济学界誉为“大师”的剑桥教授马歇尔学经济学,先后出版了《货币政策论》、《货币论》、《走向繁荣之路》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书。他的总量分析法,抛开了传统的个量分析,从而使经济学完成了从微观经济学向宏观经济学的过度、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三次经济危机,其中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危害最深。危机的频繁发生,使西方国家的决策人急于找到解决经济问题的新方法,而传统的以“自由放任”为主旨的经济学说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凯恩斯主义随之应运而生。从那时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凯恩斯主义奉为国策。并被许多西方人称之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时代”等。——摘编自罗静兰等著的《西方文化之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及其功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6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9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