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四川成都三模·1)“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公元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畴(祭坛),祭黄帝;作下畴,祭炎帝”,这是现存最早祭祀炎帝、黄帝的历史记录。它可以用来说明秦国( )
A
顺应了民族交融趋势
B
遵循了宗法分封制度
C
开创了祭祀炎黄先例
D
完成了一统天下大业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材料并结合纲要上册第2课所学华夏认同观念可知,秦灵公设立祭坛祭祀黄帝、炎帝,表明秦国认为其也是华夏族,华夏认同观念增强,顺应了民族交融趋势,故选A项;秦灵公与炎帝、黄帝没有血缘关系,公元前900年,嬴非子受封于东周孝王,“遵循了宗法分封制度”不合逻辑,排除B项;“开创了祭祀炎黄先例”不合史实,距今5000多年,黄帝去世后,其大臣左彻就削木为黄帝之像,率诸侯祭祀,排除C项;“完成了一统天下大业”的是秦王嬴政,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其外交事务多为北洋大臣所掌。一位英国外交官评价,“总理衙门只不过是李鸿章大学士在天津衙门的一个分支机关”。这表明( )
(2024·江苏苏州八校三模·12)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具有如下所示的三个历史性特质。其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
(2024·湖南邵阳一模·1)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骨耜、木杵和石磨盘、叉、钩、骨哨、骨箭头、弹丸等工具,也发现成堆的稻谷、稻叶及大量的菱角、酸枣等遗迹。这说明河姆渡文化( )
(2024·浙江温州二模·5)石介(1005年—1045年)所著《石徂徕集》中记载一类群体,“乡墅有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耕者”。他们是( )
(2024·北京海淀区二模·10)中共中央确定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方针是:“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国的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并要力争解决越南问题,朝鲜问题要尽量缓和一些,不要搞得那么紧张。这次会议的成果是( )
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的这一评价着眼于( )
19世纪以来,“政治中立”和“职务常任”是西方各国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尤以英国为典型,而美国对于职务常任原则的态度则要保守得多,故自文官改革之初,美国人便一如既往地反对赋予文官终身任职的保障。美国此举的考虑是( )
(2022·湖南省岳阳市一模·6)下图中的航线叫作“针路”。明清时期,我国海道针经一类的书籍相当丰富,如在15世纪初成书现藏于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顺风相送》《指南正法》,这两本书也被称为“针路标志”。据此,“针路”的称谓表明当时中国
(2023·山东济南一模·1)春秋时期“尊王攘夷”成为霸主们竞相揭起的旗帜,孔子常发“复周”之论;战国时《尚书·大禹谟》托名夏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这反映出当时社会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2)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热门试题
1.
(2023·黑龙江牡丹江·19)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2.
先秦儒家开启的内圣之学具有积极高昂的主体精神,强调以人为本的“圣化”人格范式;董仲舒强调“天道至上”的“神化”范式,对个体人格进行消解。这一变化( )
3.
“秦始皇统一六国,在文字改革的历史上留下了以秦文为标记的里程碑,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文字异形化、不统一的局面。”下列符合当时“秦文”字体特征的是
4.
培根曾针对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三项中国古代发明予以高度评价:“……这三项发明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态。第一项发明表现在学术方面(这里特指文字方面),第二项在战争方面,第三项在航海方面,由此产生无数变化,以至似乎没有任何帝国、任何派别、任何伟人,能比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事务产生更大的动力和影响。”材料中的“第一项发明”最有可能是指
5.
两宋时期,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他们经常掠夺过往商旅的财物,或者强取货物,抽十分之一的上等品。这一现象(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5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