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16年7月北京政府通知各省区,前査禁的《民国日报》、《爱国报》、《救亡报》《共和新报》《民意报》等应予解禁,此举反映了
A
北京政府在寻求进步
B
北京政府对报业发展积极支持
C
当时各省区团结统一
D
爱国救亡民主共和是时代呼声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北京政府由北洋军阀统治,政治黑暗,且前查禁报刊,体现出其反动并非进步,故A项错误;北洋军阀之举能说明对报刊的政策发生一定变化而非支持报业发展,故B项错误;北京政府时期形成地方分裂割据,故C项错误;北京政府时期中国民族危机深重,被解禁报刊多为宣传民族危亡的报刊,符合民族利益,故D项正确。
相关题目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猛烈批判传统文化,强调新旧、中西文化水火不相容。五四运动后国人的心理紧张和焦虑明显舒缓,不再有人重提“文化危机导致亡国灭种”类似的“危言”。国人文化自信力提升主要得益于()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只有君临天下的一元等级世界秩序:中国居天地之中心,以控周边的万邦属国。华夷之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对外关系格局里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怀柔远人指导下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对外国单方面施恩、关怀的体现。文:朝贡、贸易、通过使节团传播先进文化、教授接纳留学人员;武:军事打击;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体制:天下体系——君臣关系,强时为君,弱时为臣。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择编自何新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与清政府的三项外交原则》等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外交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9分)并做简要评价。(6分)
如表为1880~1913年德国注册律师人数增长情况简表(部分),表中的人口/开业律师比例为当年总人口数与开业律师数的比值。该状况( )
图1是“太平天国时期各族人民起义形势”示意图,它反映了
从历史上看,罗马社会经济逐步从一个单一的农业经济社会变成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并重的社会。帝国中期后,商品贸易和商业交换活动甚至占据了主要地位。商品贸易的发展
(2023·海南高三模拟·4)1279年,元朝在全国设置27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这些观测站“东起高丽,西极滇池,南至占城,北尽铁勒”。这反映了元朝
(2024·湖南株洲一模·5)明代中叶出现的“湖广熟,天下足”格局,清代仍在延续。湖南湘潭、湖北汉口成为商品粮的集散中心。仅雍正十二年,由湖广运往江浙的米粮,就有约一千万石。这
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国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不能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这材料说明
1994年,国家取消了户口拔展商品粮为标准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实行以居住地和职业划分的户籍登记制度。1997年,逐渐放开了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的落户限例。这些举措( )
如表为1963年与1980年部分省工业总产值指数(以1952年为100)比较表。据此可知,这些指数的变化( )
热门试题
1.
(2023·云南·4)西汉武帝时,司马迁任太史令,他本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宗旨,撰成( )
2.
(2025·山西长治高三11月月考·10)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首位驻外大使郭嵩焘答应出使英国后,朝野的卫道士们将其视为卖国贼,他的朋友也为之惋惜,甚至他家乡的秀才们竟然集会商议要捣毁他的住宅。这一现象可以用于说明( )
3.
(2023·山东青岛·26)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4.
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
5.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9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67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