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中国”一词在西周时期只指周王所在的丰和镐(在今西安市长安区)及其周围地区。到战国后期,“中国”的范围向南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往北接近阴山、燕山,在西面则延伸到陇山、四川盆地的西缘。这种变化反映( )
A
华夏认同奠定了统一基础
B
经济发展加剧了兼并战争
C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解放
D
各国变法强化了中央集权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西周时“中国”范围局限于周王所在地区,战国后期范围大幅扩展,这反映各地区联系加强,不同地区人群对“中国”这一概念认同增强,为统一奠定基础,符合华夏认同相关内容,故选A项;战国时期经济发展虽加剧了兼并战争,但材料重点在于“中国”范围的文化地理扩展,而非经济因素驱动战争,排除B项;百家争鸣作为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文化繁荣,但材料未涉及思想变化,而是“中国”概念的领土扩张和民族认同,排除C项;各国变法如商鞅变法强化了中央集权,但材料反映的是华夏认同的扩展而非政治制度变革,排除D项。
相关题目
据统计,1871~1914年间,法国有35种妇女报刊问世;1876年,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妇女会议;1878~1913年间,仅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性的女权主义代表大会就有11次。法国女权运动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2023·福建泉州三模·6)1825年,魏源编撰的《皇朝经世文编》以吏政、户政、礼政等八纲为主要内容,常为当时施政之依据,风行海内。1841年,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印行数量不大。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2024·湖南岳阳一模·10)1949年,美国制定《出口管制法》,对中国实施“贸易管制”,禁止向中国输送包括军火、钢铁、车船在内的战略物资。1996年,美国操纵签署《瓦森纳协定》,主要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实行技术出口的禁令。这主要反映了美国
明代江南每年举行蚕神祭祀活动。如清明节当天,湖州含山镇以蚕神祭祀为主体的庙会活动中,乡村供奉的各个菩萨都会被蚕农抬到蚕神庙进行参拜,称“扛菩萨”。该现象表明( )
(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高三26省9月联考·5)两宋时期,政府针对众多官员经由当时最大外贸港口广州偷渡走私贩运,屡禁而不能止的情况,陆续制定颁发了《透漏法》《漏舶法》《关防约束》《与化外人私交易罪赏法》等多部反走私或带有反走私内容的法令。这反映了
肖欢容在《和平的地理学》一书中提出:经济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使民众和政治家都能感受化解敌意与和睦共处的必要。这可用于反映( )
(2019·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监测·11)20世纪初的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名词,如社会、政党、政府、民族、阶级、主义、思想、观念、真理、知识、唯物、唯心、主体、客体、具体、抽象等。这一历史现象
(2024·浙江嘉兴二模·18)1862年7月,林肯起草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但未发布。两个月后,他发布了《预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称若邦联地区不在次年1月1日前结束叛乱状态,邦联地区内所有奴隶将获得自由。1863年1月1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公之于众,宣布“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但丁在谈到公民与国王的关系时指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百姓也不为他们的国王而存在;相反代表倒是为公民而存在。材料反映出但丁
1969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了到中国旅行的限制,议员、记者、教师、学生、科学家和医生六类人员可以访问中国,这一规定反映
热门试题
1.
1843年,中英订约时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改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而在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官员将“一体均沾”概念调整为“利益均沾”。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这一变化表明晚清时期( )
2.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3.
(2022·江苏南通·24)1940年陈毅率新四军进驻海安。他联系开明绅士韩国钧,促成召开由各界力量参加的“苏北抗敌和平会议”。最终商定了各方团结抗日的一些办法。陈毅的行动贯彻了( )
4.
19世纪40年代,英国一个职业骑师在一个赛季里参赛次数是350次,行程大约是4270英里。到19世纪末,骑师参赛次数则达到800次,行程大约达到10770英里。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5.
(2024·湖南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图2、图3分别是中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中期印度重要城镇分布示意图。图2 图3——根据张芝联、刘学荣《世界历史地图集》绘制材料二1900年,印度只有略高于总人口10%的人生活在城镇中,城市化水平不仅落后于西方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进入20世纪以后,印度城市化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尤其是独立以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到1997年,印度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27.3%。不过,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率普遍不及城市人口增长率,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很多居民生活在低矮脏乱的棚户区。此外,印度各邦之间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西部和南部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印度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例如,从1951年开始,印度对大城市新建工业或扩大工业规模实行许可证制度,鼓励发展小型工业,支持在小城市或农村地区建设国有工业企业,并大力建设新城。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印度城市化进程中的许多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改编自俞金尧等《城市发展和经济变革》(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以后印度城市化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6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6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