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7)抗战部队中有大量的“地方军”,其中来自云南的滇军作战英勇令日军胆寒,被称为“南蛮兵”“猴子军”。下图即是滇军60军在某次战役中的进军示意图,对该战役评判正确的是
A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B
抗战初期华北战场战斗最激烈的战役
C
以破袭日军交通线为主要斗争目标
D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1938年4月22日”“张自忠”“台儿庄”可知,此为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附近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故选D项;1937年8月—11月中旬,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排除A项;1937年的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排除B项;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斗争目标,发动“百团大战”,排除C项。
相关题目
晚清时期,时人一般将中国出产的商品称为“土货”,到民国初年基本改称为“国货”。这反映了民国初年( )
(2025·云南楚雄联考·12)西欧中世纪,多数城市是在封建领地上兴起的。常常受到封建领主的控制和盘剥。后来,不少城市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与此同时,城市逐渐成了逃亡农奴的庇护所。由此可见( )
魏源在《圣武记》中说:“水师急于陆师”“大海相逢,斗船力而不斗人力”,故“舟舰缮矣,必练水师”“水师习矣,宜备水器”“如欲练战艇,则必谋所以常用之法…..以粮艘为海运,以师艘护海运而已”。魏源的观点
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高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募役法施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代役人现象的普及
下表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出土情况。表中现象反映了
唐前期去往印度求法的僧侣大多选择陆路,而唐后期选择海路者更多。仅唐朝义净《大唐求法高僧传》所载60位西行求法僧人,其中就有33位往来取道南海。这一变化( )
(2017·天津高考·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2024·江苏南通二模·3)汉代士人在忠孝之间往往选择先忠后孝,到魏晋南朝时,士人忠君观念逐渐淡化,重孝道而忽视忠君,形成了“孝先于忠”的观念。与士人忠孝观的转变密切相关的是( )
(2018·江苏七校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4)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热门试题
1.
(2014.天津文综.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2.
(2024·广东名校联盟5月联考·14)1918年法国军需产业劳动力构成(单位:万人)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3.
(2019·广东汕头二模·34)英国诗人雪莱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下图内容节选自雪莱1819年创作的《致英格兰人的歌》。上述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
4.
(2020·吉林长春·3)“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
5.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5分)(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分)(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分)(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